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专题栏目
  4. 民族团结
  5. 详情

“亲戚”帮忙 增收有望

日期:2020-01-20
来源:中国昌吉网
【字体:

潘桂琴(左一)帮助白斯汗·卡麦夫妇喂骆驼。马俊亮 摄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成石麟)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昌吉市大西渠镇中心学校教师潘桂琴与昌吉市大西渠镇新渠村村民白斯汗·卡麦结为亲戚以来,帮助亲戚发展骆驼养殖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白斯汗·卡麦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9年12月18日一大早,潘桂琴就来到白斯汗·卡麦家的骆驼圈,查看骆驼的生长状况。潘桂琴联系了乌鲁木齐市的一家屠宰场,她用手机将准备出售的五峰膘肥体健的骆驼一一拍下来,把照片发到屠宰场收购商的微信上商谈价格。

38岁的白斯汗·卡麦在昌吉市大西渠镇新渠村从事骆驼养殖已经10年了,起初由于不懂养殖技巧,采取散养的模式饲养,驼绒、驼肉、驼奶的产量和品质一直不是很好,再加上市场行情低迷,每年都在赔钱,一赔就是七八万元,甚至产生了放弃养骆驼的想法。

“我一开始养了16峰骆驼,养了好几年,没挣钱光赔钱,家里人也不愿意。”白斯汗·卡麦回忆说。

2016年12月,潘桂琴和白斯汗·卡麦结为亲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联系昌吉市大西渠镇农业发展办公室的畜牧专家,给白斯汗·卡麦现场讲解骆驼养殖的技巧,更新骆驼品种;带着白斯汗·卡麦到木垒县考察学习骆驼饲养技术,奔波于乌昌石地区的驼奶、驼绒加工企业和屠宰场;给同事和亲朋好友发布广告,联系骆驼产品销售渠道、储备草料。

在她和白斯汗·卡麦夫妇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白斯汗·卡麦家的骆驼,已经由最初的16峰,发展到现在的40峰,骆驼产品年销售额由最初的3万元到如今的20万元。

“我的亲戚潘老师来到我们家,帮忙养骆驼,在她的微信朋友圈宣传我家的驼奶,现在一斤驼奶能卖七八十元,一天的产量是15公斤,收入1000多元。以后我要继续养骆驼,让家里的收入越来越好。”白斯汗·卡麦乐呵呵地说。

结亲四年来,潘桂琴和白斯汗·卡麦夫妇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互相来往,经常走动,两家人以兄弟姐妹相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白斯汗·卡麦的妻子达买提古丽·白肯拿着潘桂琴给孩子送来的辅导书告诉笔者说:“亲戚好,亲戚来我家还辅导孩子学习呢,我们像一家人一样。”

潘桂琴说:“在他们家,我感觉和自己家一样。他们两口子非常勤快,人也善良,对我非常热情。每次去他们家都能喝到香喷喷的奶茶,吃上可口的饭菜。今后我还要继续帮亲戚拓宽骆驼奶的销售渠道,让他的收入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高。”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xwdt/214283.jhtml)

相关稿件

“亲戚”帮忙 增收有望-昌吉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