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
打造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党员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清理。
(通讯员 周晓元)近年来,昌吉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抓“自治区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契机,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着力打造“党建引领、联动共建、资源融合、服务多样”的区域化城市党建共同体。
党建引领与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
昌吉市以“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遵循,把握城市规律、立足社区、深耕基层,推动基层党建从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动转变,从局部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从单一主导向共同参与转变,形成上下贯通、各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昌吉市委始终将“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作为“一号课题”,严格落实《关于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党建引领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双亮双评一服务”活动加强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作为“先手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6次专题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制定《昌吉市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工作任务清单》,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党建动能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同时,坚持以上率下,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将全国和自治区组织工作会议等纳入市委中心组学习,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充分发挥市委书记、组织部部长的“领航”作用,开展市委书记、组织部部长谈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先后在人民网、人民日报、城市先锋行等媒体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分享工作经验,不断开拓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的实践载体,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社区党组织召开党建+物业协调议事会。
管理体制改革与共建共治的统一
昌吉市把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突破口”,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精简内设机构,压缩管理层级,在全市6个街道统一设置“两办四中心”,解决了人员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赋予街道对城市区域规划、公共事务参与、相关人事考核评议等5项权利,切实增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在辖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形成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打造“动起来”的区域化党建。坚持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轴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两新组织共同参与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共驻共建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互联互动的通知》,调整优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组织架构,包点市领导兼任街道“大工委”第一书记,70名辖区单位副职担任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445名辖区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同时,调整作用不发挥的兼职委员44人,坚持开展轮值议事和“五个一”联系机制,切实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在城市区域化党建的领导核心作用。
健全上下贯通的联动体系。构建“市—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动体系,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协商共治,推进街道社区党建、机关单位党建、两新领域党建互联互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双亮双领双评一服务”活动,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将全市机关在职党员纳入网格党支部,共同参与矛盾化解、巡逻防控和物业治理等活动。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24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显担当、作表率,主动靠前服务,带头参与防控值守、政策宣传、信息反馈和疫情监控等工作。
巩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把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突破口”,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精简内设机构,压缩管理层级,在全市6个街道统一设置“两办四中心”,解决了人员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赋予街道对城市区域规划、公共事务参与、相关人事考核评议等5项权利,切实增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在辖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形成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志愿者向居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政策。
强基固本与基层治理的融合
昌吉市委始终把城市基层党建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各方面,以要素保障为依托,坚持钱往基层投、人往基层走、力往基层使、政策往基层倾斜,打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强化阵地建设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基础。通过辖区单位腾退、房产企业配套新建、物业公司整合等多种方式,70%以上社区阵地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确保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先后投入1600万元对21个社区和9个新兴领域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完善功能设置,推动宣传教育、文体娱乐、便民服务等活动集聚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对城市基层党建的保障标准、使用范围、支出管理等进一步明确,有力保障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每年拿出4600万元用于社区运转、服务群众、党建工作、“网格”党支部活动等,确保基层党组织办公议事有经费、服务群众有资金、开展活动有保障。
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关键在人,关键在基层干部。核准全市社区工作者1905名,动态落实社区“百户一人”,引入事业管理岗位工资标准,建立社区工作者“三岗五级”薪酬管理体系,最高达到事业管理岗7级待遇,畅通晋升渠道,从编外人员中选拔9名优秀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1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录街道公务员,38名社区党组织书记高配副科级。建立“党校轮训+外出观摩学习”模式,实现社区工作者培训全覆盖,提升社区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
昌吉市田园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为居民实现微心愿。
强化治理与服务共享的初心使命
城市基层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仅要久久为功,更要深耕细作,只有抓在“平时”,才能用在“战时”。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市委及时将社区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为着力破解基层“看得见管不了”和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治理难题,落实“街道派单、部门接单”工作机制,将城市管理、市场监督等执法人员下沉街道,住建、教育、卫健等职能部门安排专人联系街道,依托基层党建智能管理系统线上“派单”、线下“接单”,有效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336件,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为着力推动物业服务管理融入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运行机制,实行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服务评价好、积极参与活动的物业企业党组织纳入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同时,采取国有企业“兜底”和民营企业“肥瘦搭配”的方式,全面解决全市无人管小区问题,紧盯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治理难题,对老旧小区管线、小区环境卫生设施实施改造,持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现物业企业服务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协调发展。
为着力引导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双亮双领双评一服务”活动,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设定政策宣传、物业监督等11种服务岗,将全市机关在职党员纳入网格党支部,共同参与矛盾化解、巡逻防控和物业治理等活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组织全市11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在疫情防控中显担当、作表率,组建巡逻防控、服务保障、值班值守等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帮助社区开展居民生活服务保障、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普及、人员劝返、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动员1万余名居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在各楼栋单元、卡点认真值班值守,及时劝返外出群众,为群众代购生活物资、代缴水电费,配合社区(村)干部做好测温、消杀、巡逻等工作,确保严防死守、不留死角,汇聚疫情防控工作强大合力。同时,选派92名科级干部进驻70家企业开展防疫监督、问题协调等工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动昌吉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胜利。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djyw/23771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