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专题栏目
  4. 民族团结
  5. 详情

齐心共谱民族团结和谐曲——吉木萨尔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日期:2020-11-12
来源:中国昌吉网
【字体:

微信截图_20201112105328.png

吉木萨尔县中医医院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义诊活动。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李晓军)

  自古以来,吉木萨尔县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汉唐时期中央统治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吉木萨尔县总人口18万人,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4.3%。历年来,吉木萨尔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2016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好局面。

微信截图_20201112105335.png

 吉木萨尔县政法委干部徐晓祥为亲戚宣传惠民政策。

  抓宣传促融合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委、县人民政府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全县干部群众教育范围,作为党校培训必修课。该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创建单位更多的倾斜支持,仅2020年,就投入资金40万元,用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吉木萨尔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党员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该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文艺作品、公益广告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持续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活动,使民族团结教育有影、有声、有故事、有典型、有引领,开展专题宣讲活动300余场次,参与人数8.5万余人,让“民族团结”理念根植于各族群众心间。趁着农闲时节,11月5日,吉木萨尔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带着精心编排的文化节目走乡入户。在大有镇广泉村文化室里,文化馆的演员们将该村村民杨金惠这几年勤劳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事迹编排成音乐小品。广泉村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7%,人均耕地3亩,土地贫瘠,村民们的收入一直上不去。经过吉木萨尔县和大有镇的大力扶持,如今广泉村已经从过去有名的落后村变成了现在的“劳务输出致富新村”。

  2016年以来,吉木萨尔县共培养各民族“草根达人”“乡村艺术家”1032人,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吉木萨尔县文化馆馆长薛逾琨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文化润疆,就是要充分挖掘、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一场场演出、一次次宣传、一次次文化交流,让各民族文化汇聚成我们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

  吉木萨尔县抓好文化嵌入,组织各族群众共同策划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现代文化走进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56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40余万人次。该县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互学民俗”同包饺子、同做抓饭、同包粽子、同做纳仁、节日互访等系列活动,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微信截图_20201112105342.png

吉木萨尔镇开展“我为亲戚代言”活动,干部帮亲戚卖鞋。

  抓团结促发展

  杏花初放,春意正浓。4月16日,吉木萨尔县在新地乡万亩花海举办了首届杏花节。大有镇派出所民警张晓文带着自己的亲戚马虎一家,专程来到杏花节现场,让他了解旅游的商机。马虎是大有镇上九户村村民,家里只有十几亩耕地,生活不富裕。张晓文和马虎结亲后,看到马虎家有一片果园,但是一直疏于管理,张晓文就建议他把果园规划一下,依靠大有镇山区旅游资源,开个农家乐,日子绝对能过好。但是马虎对开办农家乐一直持怀疑态度,怕开起来后没客源,赚不上钱。这次杏花节,张晓文专门请了一天假,带马虎一家了解景区农家乐的行情。

  一趟杏花节下来,马虎对开农家乐有了底气,对以后的日子有了规划。他高兴地说:“有亲戚张晓文帮着出谋划策真好,我肯定能过上好日子!”2016年以来,吉木萨尔县按照“月月有主题、季度有亮点、人人做表率”的目标,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新春联谊会、“我带亲戚逛年货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教育展、“带着亲戚祭先烈”、“民族团结一家亲”知识竞赛等各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2600余场次,公益性活动1200余场次。

  为了让民族团结进步的成果惠及各族群众,吉木萨尔县坚持以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技能培训,2016年至今,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就业培训3258人次,累计转移少数民族劳动力23599人次。该县加强教育惠民,建成32所幼儿园,连续三年高考上线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加强医疗惠民,全面落实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医联体运行机制,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 加强脱贫攻坚,北庭镇三场槽子牧业新村自2014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扶贫重点开发村至今,累计投入中央、自治区、州、县扶贫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项目46个,2015年,该村完成了国家现行标准下脱贫任务,被确定为首批“摘帽贫困村”之一。

  三场槽子牧业新村共有353户1373人。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74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5%。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委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六个精准”,积极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三场槽子牧业新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3752元。通过政策扶持,新疆月华制衣厂在村里开设了分厂,吸纳当地45名妇女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可收入3200元。

  月华制衣厂生产车间里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汉五个民族女工,她们中的很多人都吃住在厂里。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语言和生活习惯也不同,但大家很快融入到制衣厂这个大家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阿依·努尔是喀什地区叶城县人,家庭比较贫困。2017年7月,高中毕业的阿依·努尔应聘到月华制衣厂上班。虽然在制衣厂上班了,但她心中一直有一个大学梦。月华制衣厂负责人李月华得知这一情况后,鼓励她不要放弃梦想,给她买来辅导书,还专门在宿舍给她放了一张书桌。县财政局驻三场槽子牧业新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付永斌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去书店为阿依·努尔买来高考复习资料,并帮助她报名参加2019年高考,为她制订学习计划,在村委会图书室给她安排了一张书桌,让她专心复习。2019年7月,阿依·努尔满怀信心地参加了高考。2019年9月,她拿到了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录取通知书。她感激地对李月华和付永斌说:“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圆不了大学梦,我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微信截图_20201112105350.png

吉木萨尔县第三小学开展“你来我家吃月饼、我去你家吃馓子”活动,同学们一起跳起维吾尔族舞蹈。

  学榜样同奋斗

  自2011年以来,吉木萨尔县共举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7场次,表彰先进集体137个,先进个人222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钮鹤正等2人受国务院表彰,1个集体、6人受到自治区表彰,有58个集体、86人受到州级表彰。2020年,全县打造州、县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0个,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53个、先进个人102人。全县涌现出全国最美母亲热比汗,拥有“13个爸爸妈妈”、荣获全国孝老敬亲模范的巴哈义古丽,荣登中国好人榜、感动北庭人物的爱心妈妈李焱等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赶有目标。全县“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凝聚共识,推动各民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巩固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42303.jhtml)


相关稿件

齐心共谱民族团结和谐曲——吉木萨尔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昌吉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