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书记,你给我的西红柿熟了,过来尝尝!”“贺书记,丫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走在奇台县吉布库镇二马场村的巷道,总能听见村民跟他们的贺书记拉着家常。这个众人口中的贺书记,是昌吉州商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贺建平。
自2017年驻村以来,贺建平带领工作队紧紧围绕“1+2+5”重点任务,抓班子、带队伍,躬身力行,带着村民开辟了二马场村的“新天地”。
建强班子 聚合力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贺建平坚持把村级党组织打造成“铁打的营盘”,以此作为推动各项工作有力开展的前提,以带强支部、带优支书、带好党员为着力点,不断增强村党支部发展的内生动力。
贺建平从村干部常态化管理入手,坚持“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规范了村“两委”联席会议、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20项制度,建立理论学习常态化、事务决策民主化、村务管理透明化、人员管理制度化的运行机制。
针对群众反映的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偏大、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贺建平与村“两委”研究,将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的2名年轻人充实到村干部队伍,帮助2名在村工作大学生发挥语言优势开展工作。大学生麦日开·莫恩台在贺建平的引导下学懂学透了扶贫政策,如今已是村民公认的“政策通”。
资料图
同时,贺建平率先垂范,与村党总支书记蔡志佳结为帮带对子,和他一起学习、一起走访入户解决群众诉求,一起谋划村民增收的蓝图。在他们的影响下,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形成结对帮带对子5对。“在贺书记的帮带下,我们村干部实现了从‘带着走’到‘自己走’的转变。村民们对我们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我们说话办事也越来越有威信了!”村党总支书记蔡志佳的话语里透着自豪。
如今,村“两委”凝聚力不断增强、村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已有28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1人,发展对象3人。
找准路子 促增收
二马场村于2016年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村民生活质量明显好转,但人多地少、缺乏致富技能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村民的发展增收。贺建平带着村干部学习发达地区的致富经验,提出了“一技傍身促就业,抱团发展闯市场”的发展思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贺建平积极牵头组织开办了烹调、缝纫、装载机驾驶等技能培训42场次,68名村民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其中33人因为有一技之长,获得了服装加工、货物运输等稳定工作。
工作队还指导村民组建了建筑工程队、诚信务工队和“米拉女子服务队”,并与周边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加强合作,搭建起劳务用工平台。如今,全村务工人员已达85人,人均月收入3400元左右。
“贺书记和工作队帮我们工程队联系了十几家房屋修建和邻村院墙修建的工程订单,每月都能赚四五千元。有活儿干就有钱挣,我们从来不怕苦!”建筑工程队队长叶尔肯·伯吉汗说。
养殖是村里的传统产业,贺建平鼓励党员养殖户牵头成立了克列牧业养殖合作社,工作队和村“两委”争取项目资金修建牲畜棚圈53座,并在县城配套建立畜产品生鲜直销点6个,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让养殖散户抱团发展,规模化经营。如今,合作社牲畜存栏达1800余头,带动36户村民入股,年分红4500元。
二马场村水质盐碱度高,喝上自来水成了当地村民的愿望。“说啥也要把吃水问题解决!”贺建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工作队争取到自来水入户管网改造项目资金300万元,铺设饮水管道4500米,实现了全村一户一表全覆盖和24小时全天稳定供水,彻底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一放假,打个篮球都没个地方……”贺建平把孩子们的心声记在了小本上,更是记在了心上。他积极与派出单位协调,为村里建起了篮球场,还安装了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每到傍晚,孩子拉着大人来这里健身、玩耍,嬉笑声、打闹声连绵不绝。
资料图
驻村四载,初心不改。“二马场村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我的梦想和远方。我会继续为村民办好每一件事,带领村民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贺建平说。
(本文来源:昆仑网http://www.xjkunlun.cn/fmqhmsjmxzt/dysjfc/77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