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王硕)她把民族刺绣工艺和现代机械相结合,开发出更具民族特色和实用功能的产品;她带领哈萨克族姐妹一起绣、一起闯,绣出了浓浓乡情,闯出了一片天地。她就是木垒县祥尔阿客哈萨克毡房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巴哈古丽·热依木汗。
1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木垒县刺绣文化产业园的祥尔阿客哈萨克毡房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一位72岁的哈萨克族老奶奶正绣着一条两米长的花毡。“这是我母亲,她正在绣的是木垒县本地一位顾客预订的花毡。快过年了,订单特别多,这几天我们要抓紧绣制。”巴哈古丽·热依木汗看着母亲一针一线地绣着花毡,记忆被拉回到30多年前。
“小时候,我母亲在家里教人刺绣,看着母亲在单调的毛毡上绣出漂亮的图案,我特别喜欢,就跟着姐姐一起学。”巴哈古丽·热依木汗说,记忆中有很多哈萨克族女孩跟着妈妈一起学刺绣,那些精美的绣品,装饰了她的童年。
近日,阜康市水磨沟乡水磨沟村妇女奴尔江阿力·考开和村里的几位姐妹在自己家里精心编织手工绣品。新年伊始,阜康市邀请山西省刺绣名家为各族妇女传授手工编织技艺,拓宽致富门路。孙国富 摄
2014年,巴哈古丽·热依木汗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和母亲一起开办了木垒县祥尔阿客哈萨克毡房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的合作社主要制作毛毡、花毡、毡房等产品,目前销量最好的还是花毡。别看小小一条花毡,费的功夫可大着呢!”巴哈古丽·热依木汗告诉记者,制作花毡首先要挑选出小羊羔的毛,用两根木棒打散,然后均匀地铺到席子上用开水浇透,再将其卷起来用线绳捆绑后牵引着不停滚动,在滚动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能让羊毛粘连在一起,用手肘压实再次用开水浇透并晾干才算成形,成形的毛毡还要绣上各样精美的图案。在巴哈古丽·热依木汗的记忆里,做一条3米长的花毡最少要用一年的时间,而现在只需3个月就可以完成。
2017年,巴哈古丽·热依木汗到阿克苏地区考察学习,发现那里的绣娘都用机械制毡,加工制作速度快,还节省人力。回到木垒后,她找到技术工人帮忙,制造出滚毛机和压实机,又从山东购买了梳毛机,以前5个人一天做一条毛毡,现在3个人一天可以做10张毛毡。合作社生意红火,慕名前来打工学习的妇女越来越多,古拉西就是其中的一员。她说:“我和丈夫的身体都不好,还有两个孩子需要养活,家里比较困难。现在我来到合作社打工,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如今,祥尔阿客哈萨克毡房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绣制的花毡卖到了全国各地,还打开了中亚市场。前几天,一位哈萨克斯坦商户向该合作社预订了10顶毡房,还准备过完春节前来考察。巴哈古丽·热依木汗说:“现在网络已成为销售的重要渠道。去年,我带着合作社的16位绣娘学习了拍摄制作技术,打算通过电商平台,向更多的人展示我们的民族刺绣品。”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5109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