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专题栏目
  4. 脱贫攻坚
  5. 详情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赛开尔·胡山

日期:2021-03-16
来源:中国昌吉网
【字体: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赛开尔·胡山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阿依加玛丽·列提甫)”您是哈萨克族吗?”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一句亲切地询问,让赛开尔·胡山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接受记者采访时,赛开尔·胡山说,回忆起当天的情景,她至今都心潮澎湃。她说:“党和国家政策这么好,我要继续努力、继续拼搏!”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赛开尔·胡山今年53岁,现是木垒县哈依娜尔民族手工艺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从牧民到工艺美术师,再到公司总经理,她一路坎坷,不仅帮助上百名妇女创业致富,还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回顾这段坎坷艰辛的“刺绣之路”,赛开尔·胡山感慨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手艺“绣”出希望

  赛开尔·胡山出生在奇台县五马场乡一牧民家庭,5岁跟着奶奶学习刺绣,13岁就可以独立绣出靠枕、床单等一些简单的刺绣产品。1990年,木垒县毛纺厂招工,她通过考试成为一名绣花工。1994年,木垒县毛纺厂破产,已成家的赛开尔·胡山与丈夫同时下岗。薪水没了,两人还有一个4个月大的孩子要养活,怎么办?赛开尔·胡山决定卖掉嫁妆筹钱创业。“最初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好在丈夫会做银饰、马鞍,我会刺绣。”赛开尔·胡山回忆着自己创业之初的情景,不无感慨地说道。

  为了筹钱买布料,年仅26岁的赛开尔·胡山背着床单、褥子等刺绣品,也就是妈妈给她制作的嫁妆,坐长途汽车到偏远牧区,挨家挨户向牧民推销,卖了780元。看到牧民抢着买刺绣品,她决定自己做刺绣。

  夫妻俩把唯一的房子卖了,租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开始不分白天黑夜做起刺绣活来。

  “租住的小房子漏雨,每天的生活都很艰难,我们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后来买我们刺绣产品的人越来越多。”赛开尔·胡山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不禁掉下了眼泪。

  刚做刺绣三年,赛开尔·胡山就挣了三万元,她认准了刺绣致富这条路。

  带着姐妹共同致富

  “全村人富了才算富,我想带着他们跟我一起发展。”赛开尔·胡山说。

  1997年,赛开尔·胡山和丈夫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开办了工厂。2002年,他们又在乌鲁木齐市开了一家哈萨克族刺绣工艺品批发部,产品很快就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我和丈夫都没有上过学,知道家里穷上不起学的滋味,现在有钱了,就想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赛开尔·胡山告诉记者。她拿出20万元创办了阿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短短几年,就培养了300多名刺绣人才,还资助了13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那些孩子到现在都会联系我,说我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有几个孩子自己开店了,生意还不错。”提起这些事,赛开尔·胡山幸福感满满。

  把工厂开到最贫困的地方

  “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那么好,我要抓住机遇带动更多的姐妹脱贫致富。”2006年,赛开尔·胡山决定回乡带领更多的妇女创业。

  在木垒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赛开尔·胡山成立了木垒县哈依娜尔民族手工艺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并走出国门参加哈萨克斯坦产品展销会,成功拿到100多万元的订单。

  两年后,赛开尔·胡山又在木垒县大石头乡大石头村成立乔克巴尔塔斯民族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厂房、展厅、培训基地为一体的民族刺绣示范园,带动了当地300余名农牧民就业,年产值200多万元。

  在坚持传统技艺的同时,赛开尔·胡山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2017年,她在大石头乡朱散得村创办了哈萨克民族传统天然绿色手工皂加工基地,吸纳了当地23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员工年收入达2万元。

  如今,赛开尔·胡山在木垒县8个乡镇设立了刺绣品加工点,为1500余名牧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提起赛开尔·胡山,当地牧民都交口称赞。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赛开尔·胡山非常自豪。她说:“我从大山走出来,不再是每天围着锅灶转的家庭妇女,希望更多的妇女像我一样敢闯敢做。”她表示还要扩大生产规模,开发出更多新产品,带领更多的妇女走上致富路。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55643.jhtml)


相关稿件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赛开尔·胡山-昌吉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