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对口援疆
  4. 援疆动态
  5. 详情

用爱,让孩子沐浴温暖阳光

日期:2021-03-17
来源:中国昌吉网
【字体: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梁宏涛)阳光和煦,春意盎然。干净整洁的小区里,孩子们追逐嬉闹,趁着天气放晴、气温回升,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天、晒太阳。楼前后绿化带里的树木,好像也嗅到了春的气息,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

  1月22日,在昌吉市阿什里乡天鹅小镇牧民定居点的家中,7岁的小那(化名)正在一笔一画练字,同时,他也在等人。

  “叮咚!”门铃声响起,小那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打开房门,冲到门口的护栏处向楼下张望。望着提着礼品来看他的福建援疆干部,小那像个小大人似的伸出手表示欢迎,将他们一一迎进了屋内。

  “小那,这几天怎么样,身体恢复得还好吧?字练得怎么样啊,写几个给我们看看好不好?”还未落座,援疆干部就对小那嘘寒问暖。

  这样的场景,在福建泉州援疆干部和小那之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从2014年8月至今,福建泉州3批200多名援疆干部、6年1900多个日夜爱心接力,倾力救助患先天无肛症的小那,让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这是一场孕育于平凡的爱心“接力”。对第八批援疆干部兰樱来说,接力之举最初来自第七批援疆干部的爱心传承。

  援疆前,兰樱的同事、第七批援疆干部潘海阳托她到昌吉后一定要替他去看望一位名叫小那的小朋友。他结束援疆后有一段时间没有见过小那,心里很是挂念。“当时我就在想,是怎样的一位小朋友让他如此挂心?带着好奇,来到昌吉后,我第一件事就是随指挥部一行前往昌吉市阿什里乡去看他。”兰樱说。

  原来,福建泉州援疆干部和小那的故事发生于他出生的那一天——2014年8月15日。那天,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小那来到了这个世界。就在一家人还未来得及感受这个小生命到来的欢喜,一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袭来——小那被确诊为先天无肛症。

  碰巧,福建第六批援建干部刘江英正好在小那出生的这家医院任妇产科主任,她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将这个情况汇报到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分指挥部立即特事特办,一面联系福建方面的专家,一面商定手术事宜。短短两天,就做好了一切手术准备,并且以分指挥部的名义为小那提供了6万元手术费。8月18日,出生仅3天的小那被推进手术室,成功进行了手术。

  但天不遂人愿,手术后在家休养的小那因为护理不周导致伤口感染,经医生诊断后,决定进行第二次手术。因为孩子太小,第二次手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进行。这一等,就到了第六批援疆干部完成使命、返回泉州的时候。

  第六批援疆干部把照顾小那的接力棒交给了第七批援疆干部。2018年10月,在第七批援疆干部的支持下,小那接受了第二次手术。但因为孩子尚小,加上第一次伤口感染,孩子留下了大小便失禁的术后后遗症。

  小那的身体没有康复,援助就要继续接力。2020年4月,第八批泉州援疆干部接过了援助的第三棒。尽管他们从医生的口里得知,小那完全康复的机会很渺茫,但是他们坚信,既然泉昌一家人,就不能轻言放弃,就有责任帮扶到底。

  2020年,在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小那一家搬进了福建泉州援建的天鹅小镇牧民定居点,这让小那治病护理更加方便。同时,分指挥部多次组织医疗专家会诊救治,反复探讨诊疗方案,希望能彻底解除小那的病痛。在这个过程中,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还不断完善扶弱济困机制体制,先后成立“泉昌情·生命救助基金”“泉昌情·大病救助基金”“泉昌情·圆梦助学基金”,为200多名困难家庭的老人和孩子提供了救助。

  有光的地方就有希望。在援疆干部的悉心呵护下,小那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就在慰问结束快要分别时,他突然跑过去在兰樱的脸上亲了一下,眼里满是感激,也充满了希望。

  那一瞬间,兰樱百感交集地说:“虽然相隔8000公里,但我们心手相牵,能尽一点儿绵薄之力,让他更阳光更健康更快乐,这对我们所有援疆干部来说是件无比自豪的事情。”

  第八批援疆干部决定,结束援疆工作之后,一定要把小那的事情交代给下一批援疆干部,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带动周边的人,还要鼓励自己的子女加入关心关爱小那的行列,把这份爱心和责任继续传递下去。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55832.jhtml)

相关稿件

用爱,让孩子沐浴温暖阳光-昌吉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