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 通讯员 苏红霞)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昌吉州公安局交警支队立足自身职能,坚持用心学党史、真心办实事,将察民情、解民忧、送温暖贯穿始终,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把爱写在行车路上
6月27日,货车司机王勇途经大浪沙检查站,他停好车后,推开一扇悬挂着“司机之家”的房门,映入眼帘的是沙发、茶几、电视机、爱心药箱、勾车线、暖手宝、雨伞……还有专门的司机休息室。
“我一个月最少要在奇木高速公路往来两三趟,有这样一个休息的地方,让我们这些走南闯北的货车司机在路途中有了一个随时可以歇脚的‘家’,给我们带来了精神慰藉。”王勇说。
大浪沙地处奇木高速公路、木鄯公路、省道S303线交汇处,东接哈密市巴里坤县,南靠吐鲁番市鄯善县,是昌吉州的东大门。
木垒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郑延东介绍,哈密—连霍高速G30线—省道S238线至国道G335线近300多公里路程,途经山区恶劣天气频发,仅有一个服务区,吃饭难、休息难、清洁难成为很多货车司机的难言之隐。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聚焦货车司机在长距离奔波中吃饭、喝水、休息等基本生活诉求,今年5月,木垒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大浪沙公安检查站设置了一个集交通安全宣传、驾驶员临时休息等多项功能的“司机之家”,既给司机提供了休息场所,也可有效避免因疲劳驾驶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司机之家”自建成以来,先后接待过往司机500余人,预防疲劳驾驶337起,提供暖心服务400余次,救助车辆30余辆次,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
昌吉市阿什里乡到昌吉市城区有30多公里路程,如果要办理车辆年检业务,来回得花费一天的时间,当地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把摩托车年检业务办好,免去了奔波之苦,公安交警这项便民服务举措很贴心……”近日,在昌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举办的“流动车管所”送服务下乡活动现场,许先生高兴地说。
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州公安交警部门聚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精准发力解决群众办事难题,完善内部监管,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向更深层次延伸,以点拓面不断提升公安交通管理服务效能。
今年,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有效依托“一窗通办”和值日警官、首问负责制等便民措施,全面推行“四个减免”等便民服务,实行电子支付方式,加大“交管12123”APP推介力度,方便群众自主快捷办理部分交管业务,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同时,机动车登记实行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一车一人一岗,号牌现场制作,立等可取;值日警官带队打击非法代办人员,保障群众权益,净化办公环境,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交管服务环境的新变化、转作风带来的新气象。
道不尽的警民鱼水情
“没有交警大队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6月7日一大早,木垒县雀仁乡正得格勒村牧民阿哈力别克开着小汽车,载着一只羊和一桶新鲜牛奶,送到了奇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阿哈力别克与奇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结缘于17年前的一场车祸。阿哈力别克的哥哥沙合多力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死亡,之后不久沙合多力的妻子也去世了,留下了4个未成年的孩子。阿哈力别克自己有3个孩子,生活十分拮据,但他仍坚持抚养哥哥的两个遗孤,这让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难。
雨季修房屋、寒冬备煤炭、开春清积雪,交警们自掏腰包为孩子们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自2005年起,奇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阿哈力别克一家进行帮扶,交警大队换了4位大队长、6位教导员,但交警大队和阿哈力别克一家人的情谊始终没断。
在奇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帮扶下,阿哈力别克勤劳致富,靠发展养殖业日子越过越好,他总想着为交警们做点什么,于是便载着羊和牛奶,送到奇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表达感激之情。
这段警民鱼水情虽是一个缩影,但表达了奇台交警对辖区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感情。在充满生机的夏天,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
岁月不居,初心不改。昌吉交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地走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718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