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刘阳 李晓甜)走进玛纳斯县六户地镇杨家道村沙漠治理示范园,一棵棵梭梭手挽手,肩并肩,挡住了风沙向绿洲不断逼近的脚步。
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杨家道村,常常受大风沙尘天气侵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任任村干部带着村民种植梭梭防风治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019年,一条长10公里的人工绿化林带为杨家道村筑起一道绿色屏障,阻挡了肆虐的风沙。
靠山吃山,靠沙吃沙。杨家道村“两委”和兵团第八师149团驻杨家道村“访惠聚”工作队带着村民“沙漠淘金”。他们前往石河子大学咨询荒漠治理专家,并邀请专家组对杨家道村沙漠土壤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专家给出了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的建议。
肉苁蓉又名大芸,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村“两委”和工作队商定后,决定带领村民学习梭梭套种肉苁蓉技术。说干就干,他们引导村民了解市场、做实验,带着村民外出学习种植方法。
“肉苁蓉在播种时要在距植株30至50厘米处开沟”“播种后要保持苗床湿润”“施肥要用骆驼、牛羊粪,不能用化肥”……在梭梭林边,村“两委”和工作队邀请的专家组成员,手把手为试种户开展肉苁蓉种植、田间管理全链条培训指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春天,8户村民种植的3000余亩梭梭全部成功接种肉苁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肉苁蓉种植一般两年就能见效。2020年,仅种子就卖了33万元。今年10月采挖新鲜肉苁蓉,预计每亩能收益4000元,如果晒成干品,价格还会更高。”在六户地镇举办的致富能人经验分享会上,肉苁蓉示范种植户秦敬的话,让不少村民动了心。2021年,杨家道村和周边几个村共计10余户村民加入了种植肉苁蓉的行列,全镇肉苁蓉种植面积达到1.5万余亩。
为提升肉苁蓉的经济效益,村“两委”和工作队帮助村民申请“漠生”肉苁蓉商标,组织种植大户参加玛纳斯县农副产品展销会,还采取邀请州、县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党组织第一书记直播带货销售肉苁蓉。如今,六户地镇“漠生”肉苁蓉的名气越来越响,已与浙江一家药企签订意向订单,研发更多肉苁蓉深加工产品,预计今年秋季可为村民带来150万元以上的收益。
“后期我们将持续引导村民扩大种植面积,延伸肉苁蓉产业链,建立集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生态观光产业园……”杨家道村党总支书记杨万财和工作队队长王强一起谋划着下一步的工作。
从单一种植梭梭到套种肉苁蓉,杨家道村“两委”和工作队带着村民种出了绿树成荫,也种出了村民芸中致富的好“钱景”。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75920.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