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专题栏目
  4. 党史学习教育
  5. 详情

铺路石:当幸福来敲门

日期:2021-10-18
来源:昌吉党建网
【字体:

(通讯员 卢彦亦)

姓名:吉布库牧业村农村公路铺路石

曾用名:鹅卵石

年龄:大约200万岁

籍贯:新疆奇台

我生在距离海洋最远的山脉—天山。曾经,我随天山雪水而下,历经沧海桑田,见证着天山脚下庭州大地的历史变迁。我曾以为,鹅卵石就是我的宿命,河坝是我永久的归宿。直到进入新时代,伴随着“访惠聚”工作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使命,我为能成为“铺路石”而自豪,也为新时代新使命而骄傲。

前生见证历史

公元75年,东汉名叫耿恭的将军带领军队驻扎在了我的家乡-奇台,并“以疏勒城旁有涧水可固”建造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疏勒城,引兵抵抗匈奴。从那时起,我所在的那条河有了一个被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名字—“涧水”。曾几何时,疏勒城下热闹非凡,辽阔的戈壁滩上回荡着汉朝子民建造城池时整齐有力的号子声,涧水河畔回荡着汉朝勇士拼杀匈奴时威武雄壮的厮杀声,车师小道回荡着汉朝商贩慢慢悠悠的驼铃声。那一刻,我在涧水旁触摸到了历史的心跳,成群的驼队从我身旁走过,他们载着梦想和希望一路向西。如同沙漠里印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的织锦一样幸运,我也亲眼见证了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息息相通的那段历史。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随着中华民族壮丽史卷的铺开,我在大漠孤烟里,体会过玄奘西行的坚韧不拔。在长河落日中,瞥见过成吉思汗的刀光剑影,在滚滚黄沙中,感受过左宗棠抬棺西征的豪迈……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岁月打磨着我的棱角,将我沉淀在一个叫做吉布库的地方,等待新生。

今世感受奇迹

百年来,我看到了嘉兴红船在南湖上泛起的涟漪,听到了南昌城头响起的那声枪响,见到了西路军奋勇西征的悲壮身影,闻到了平型关上燃起的烈火硝烟,亲历了以吾斯曼为首的土匪横行乡里……那段岁月,紧张与希望并存,我为中华民族的命运捏了一把汗。历史的车轮终于来到了1949年。那一年,新疆和平解放的消息传遍了天山南北。曾经在井冈山下喊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口号的那支队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飘扬的中国红使我预感命运即将发展彻底改变。

东方红,太阳升,新疆迎来了光明。开荒田、修水利、治风沙……曾经的荒漠在共产党人的治下变成了绿洲。天蓝地绿、瓜果飘香成为了新疆的名片,惊艳着全世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河坝修筑,我终于从河底来到了岸边。我尽情的沐浴着阳光,吸吮着雨露,望着成群的牛羊从我身边悠闲踱步,想起曾经被河水冲刷百万年,我不禁感叹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模样。

迈入新时代,幸福很突然。十八大以来,我所在的吉布库牧业村正悄悄发生改变。从流动毡房到牧民定居楼房,从河坝饮水到户户通自来水,从随意放牧到整齐规划的草场、林场,从骑马远行到准时发车的农村快巴……我亲历着古老牧场向新时代新农村的蜕变。正当我翘首以盼,等待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时候,昌吉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驻村工作队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那是一个山花烂漫的清晨,机器的轰鸣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在挖掘机和压路机的协作配合下,我和我的伙伴被请出了河坝,在村道上安了新家,成为了吉布库牧业村农村公路的一份子。自此,我有了响亮的名字-农村公路的铺路石。几年来,我在自己的岗位上见证着工作队的付出与回报。为了解决牧民困难,他们栉风沐雨走访在田间地头,一本本民情日记写满了大爱的故事。为了增加牧民收入,他们披星戴月奔走于各类企业,请畜牧专家现场指导畜牧养殖,帮助牧民联系工作单位,200多名农村青壮年或扩大了养殖规模,或进城务工。为了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他们砥砺奋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他们多方奔走在找资源、拉赞助的路上,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改善了村委会的软硬件设施。他们秉持着“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豪言壮语,坚守着初心使命,换回了全村29户贫困户的全部如期脱贫,让全村的牲畜存栏数在三年间翻了2翻,900多人饮水问题得到改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工作队为民办实事的一份子,我感受过老队员与牧业村挥手离别时的不舍,体会过新队员与牧业村亲切拥抱时的兴奋。他们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前行路上,我无数次与工作队确认过眼神,我坚信他们就是我和牧民们生命中“最靓的仔”。

逐梦新时代,阔步新征程。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号角的吹响,作为一块见证过新疆历史,感受过新时代奇迹的石头,我从未像今天如此激动。在徐徐展开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中,随处可见工作队和村委会埋头苦干的身影。这里有他们在民生实事好事协议书上集体摁下红手印的身影、有实地勘测羊圈沟农村公路修建的身影、有在牧民见证下面对党旗宣誓的身影……每一个身影都是一段故事、一份情怀、一个信仰,也必将唱响又一首传奇。

 

相关稿件

铺路石:当幸福来敲门-昌吉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