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顾月甜)“在大城市工作多好,咋就回来了?”刚开始,很多人不理解丁庆龄。这个农村娃好不容易在乌鲁木齐市安了家,谁料,却突然辞职,跑回老家吉木萨尔县二工镇柳树河子村当起了村干部。对此,丁庆龄笑呵呵地说:“在村里也能干出一番事业,前景好着呢。”
像丁庆龄这样的干部,这几年在吉木萨尔县可不少见。为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州党委关于加强村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吉木萨尔县以构建严密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主线,制定出台加强村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建设相关文件助力乡村振兴。从多渠道择优选拔,到实施素质提升培训计划,再到健全落实“五个在一起”结对帮带制度、实行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效益奖励政策等,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更大了,劲头更足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
吉木萨尔县委组织部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观。顾月甜 摄
选贤任能,紧扣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
吉木萨尔县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对村“两委”运行情况,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全覆盖研判,大力选拔对党忠诚、带领发展和服务能力强、有一定政策水平、善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大力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着力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特别是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选贤任能。”吉木萨尔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吉木萨尔县57个村“两委”换届已完成,新一届村“两委”中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有43人,较上届增加27.22%;党员占92.63%,较上届增加5.67%;35岁以下的村干部有81人,较上届增加2.69%;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村干部占比达到56.08%,较上届增加20.75%。一大批能带富、善治理的村级组织带头人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2019年,刚刚结束16年部队生活的杨建涛选择回到二工镇大泉湖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
“经过走访调查,我发现村民对一些村干部意见很大,干群关系比较紧张。”谈起刚上任时的情景,杨建涛说。
泉子街镇公圣村村干部、党员组成“抢收小分队”帮助村民采挖贝母。徐欢 摄
为改变现状,杨建涛从整顿村“两委”班子入手。4名不称职的村干部被换掉,新选举出的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1岁。借鉴部队的管理制度,杨建涛在村干部中定下规矩:按时上下班,每周召开例会,强化理论学习;制定干部评价表,邀请群众打分,严格奖优罚劣……短短一年,补齐了大泉湖村党建短板。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退役军人回到家乡,有的进入了村“两委”工作,有的成了种植养殖大户,还有的当起了合作社带头人……他们的到来,激活了农村人才“一池春水”,筑起了村级干部队伍的“蓄水池”。
培养“带头人”,助推农村基层治理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如何让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吉木萨尔县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农村党员“双联双亮双述一服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机制,推动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当先锋作示范。
“这事儿我包了!”泉子街镇公圣村72岁的老党员王立贤向村党组织拍了胸脯,把6米宽、1公里长的村道当成自家“责任田”,定期打扫,雷打不动。为激发党员的积极性,村里推行“党员认领”制度,广大党员当先锋、作表率,纷纷站了出来,有人认领环境清扫任务,有人认领民事调解任务……
“只有支部带着党员干,党员带动群众干,才能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泉子街镇党委书记马生岩说,公圣村一度交通不便,发展受到制约。以前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党员不带头,修路成了一句空话。现在不一样了。在村里发展产业、干出成绩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有威望,群众都愿意跟着干。
二工镇大泉湖村党总支书记杨建涛(右)和村干部一起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徐欢 摄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吉木萨尔县一方面实行党员联系农户助推农村基层治理,组织有能力的农村党员就近联系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宣传惠民政策、调解邻里纠纷、解决具体困难;同时注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一大批党员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带头人”。
实施好政策,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
前几年,泉子街镇小西沟村利用好政策,种了大片海棠果树。
“谁承想,果子好吃树难栽啊!第一年海棠果树结果时,产量低不说,果子品质也不好。不少人灰心了,说要砍树,改种玉米。”泉子街镇党委副书记谢永婷说。这可急坏了村干部,“不能让大家辛辛苦苦种的树苗就这么毁了!”村党总支书记马义贵站了出来,他抽时间钻研技术,针对村民的问题,逐一帮助解决。最终,村里种植的海棠果树产生了效益,村民的口袋也日渐鼓了起来。
“现在党中央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如何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农民身上?发挥好村‘两委’的力量是关键。”吉木萨尔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张永军说。
二工镇西芦芽湖村村干部、党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徐欢 摄
然而,各村情况不一,有的村“当家人”思路不开阔,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短板。对此,吉木萨尔县实施分类指导,将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党员、干部培训整体计划,研究制定《吉木萨尔县村干部和后备力量培训行动三年实施方案》《吉木萨尔县2021年村干部和后备力量培训清单》,实施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党组织书记“培训+实战”两项工程。由县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系统培训,每人参训时间不少于10天。每年选派优秀村干部或后备力量前往援疆省市参加培训,持续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履职能力。同时,择优选取县级后备力量库中不少于10%的人员到先进村、乡村企业、合作社、农业示范基地等跨村锻炼、跟班学习,每期不少于1个月,帮助他们提高实战工作能力。
吉木萨尔县制定了18条深入人心的举措,增强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该县还将村干部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提高至30%。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单独评优,不受优秀比例限制。坚持每年及时推荐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定向招录(聘用)为乡镇公务员或县、乡事业编制人员,并加大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每个乡镇择优选配1至2人,打通了村干部成长通道,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8438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