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高晓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历经电化教育、广播、电视、电脑等不断革新之后,面对新的政治要求、时代要求和技术要求,又一次站在了“升级换代”的十字路口。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昌吉州远程教育在网络建设、功能发挥、机制体制、学用组织等方面抓住新机遇、顺应新形势、寻求新突破,使自治州远程教育工作永葆生机、彰显活力,为自治州维护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在站点网络建设上创新突破。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党员信息化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005年至今,历经几轮建设之后,自治州先后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1067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走进了农村、社区、机关和企业;在全疆率先提出并建成农村远程教育信息服务站103个;远程教育频道走进了23.8万户家庭,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州城乡的远程教育网络。今年,自治州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嵌入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全力推进“昌吉州远程教育学用工作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功能集合了培训信息自动采集、自动智能短信提醒、研判分析统计、课件网络共享“四位一体”的具有昌吉特色的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接收资源难、组织学习难、学用评估难”的“三难”问题,实现了远教站点集中学习精确监督、精细管理、精准考核,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在工作机制上创新突破。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是做好远程教育工作的“清障”工程。在创新管理机制上,我们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党员远程教育管理机构,形成了远程教育技术专干、操作员、管理员、专家教授等1589人的远程教育骨干队伍,统筹推进党员信息化教育工作;在创新经费保障机制上,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社会力量支持等方式,所属各县市都将远程教育工作经费纳入了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全州每年落实列入财政预算经费170万元。并以每年每人1200元为标准,兑现了操作员误工补贴,站点操作员误工补贴和站点运行经费实行逐年增长。在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上,以“五好”站点(阵地建设好、设备管理好、教学组织好、社会实践好、学用效果好)创建为载体,列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统一印制了《远程教育工作手册》,制定下发了《学习制度》、《调阅审签制度》等规章制度,采取“三查一问法”(查看学用计划、查看学用记录、查看电脑下载存储内容,问询党员干部群众站点开展学用活动情况及其实际效果),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将季度检查纳入到党建和远程教育年终评优考核之中,做到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奖惩到位。截至目前,已评选命名州级“五好” 站点142个,“五好”站点创建活动得到自治区认可,成功经验做法向全疆推广。
三是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上创新突破。近年来,自治州远程教育在服务党内集中教育、培育先进典型、普及文化知识、服务党员群众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远程教育学用工作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用,拓展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开展的空间和手段。我们科学制定下发月指导性学习计划,做到上级要求的学习篇目全部学、及时学。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成员、村(社区)“两委”成员和党员作为重点,实行至少每月2次,全年48小时的“兜底”学习任务,今年以来,全州部署智能管理系统的村、社区级站点使用率、参学率、学习时长均达到120%以上,超额完成自治区要求的各项学习指标。同时,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软件设置党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课专题,按照时间推进,利用智能管理系统进行定时提醒,监督管理,确保基层“三会一课”制度抓得紧、见实效。
四是在学用成果转化上创新突破。按照“一室多用、一站多能”的要求,每年利用农村文化站点、村级文化广场,举办“远教夜市”、“农民夜校”、“远教广场”等特色培训活动6000多场次。近三年,全州远程教育基层站点共开展培训22万多场次,培训人数460万次,基层站点发布各类农业适用信息80余万条,全州建立远程教育示范基地135个,培育示范户368户。开展了“奉献基层,造福群众”主题实践活动860多场次,举办实用技术视频讲座32期,组织开展“听我讲、看我做、跟我学”专题培训活动,通过远程教育学用标兵现身说法,送学进户,加快学用转化速度。为6000多名农户提供了面对面服务,推进了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助推广大党员群众就业创业,延伸公共服务的综合利用。2017年,自治州远程教育学用工作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表彰为“自治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先进单位”。
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带来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自治州党员教育工作将继续强化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常态化,同步推进全州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积极探索将党员教育考核延伸到每个党员的措施办法,把党员参与学习教育情况与党员管理衔接起来,使“软指标”转化为“硬任务”,推动党员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