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佟晓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而党建引领则是保证正确方向,实现快速发展的制胜关键。今年,昌吉州党委组织部驻木垒县照壁山乡双湾村工作队积极探索抓党建促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村党组织全面领导,健全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激发了发展活力,有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
党建领航 加快改革步伐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更是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最终目的是保护和增加农民财产权益。双湾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怎么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当前必须攻克的一项重大课题。
(图为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召开双湾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昌吉州党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昌吉州《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的部署安排,确定了“党建引领·产权改革”行动计划,制定了《双湾村集体产权改革实施方案》及工作政策措施,通过工作队+村党组织+村委会“三位一体”分工协作,并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做到涉及改革的重大事项党组织先研究、先讨论,与工作队共商、与村民共议,作出科学准确决策。同时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以农牧民党员“双联双亮双述一服务”活动为载体,由党员带头,与群众面对面宣传改革的具体内容和重大意义,并依托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说事日等活动,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探索推进中,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有序进行。”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陆军说。
清产核资 规范“三资”管理
清产核资工作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场硬仗,同时这也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重要的一环。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首先要搞清楚家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资产。这个问题不搞清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难以向前推进。
(图为村民确认土地面积并缴纳草场承包费)
为“摸清家底”,双湾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始终坚持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实事求是、依法依规的宗旨,确定产权归属。全面清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资源性资产,对账务不实、多占少算、侵占集体资产等问题情况坚决收回重新核定承包。并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同步加强集体资产台账管理、专人管理,坚决杜绝集体资产“边清边流、边查边失”的问题发生。
村民王长贵高兴地说:“98年二轮土地承包时,村委会没有留成片的集体机动地,大部分集体土地和草场都是由村民就近圈占种植和放养,村民们经常因为种地、放牲畜分界的事情吵架。今年工作队对集体土地和草场进行了集中收回发包,公平公正公开,大家都有了自己明确的分地,今后也可以放心地种植自己的农作物和放养自己的牲畜了!”
“经清查核实,我村共有集体土地3460亩,其中农用地总面积3000亩,均已发包给村民,新增年集体土地收入18万元;竞价发包集体草场78片,新增年集体草场收入12万元。台账明细清楚,并在公示栏进行了公示,规范管理村集体经济收入。”村主任王贵平说。
拓宽路径 壮大集体经济
为进一步扩宽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双湾村积极探索“支部主导、群众参与、盘活资产、集体增收”的方式,突出党组织头雁引领,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扩宽了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一是将确权后的集体土地进行收回发包,对草场进行竞价拍卖,积极推行村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搞活经营权;二是租赁村集体物业,增加村集体资产收益;三是成立双湾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发挥好合作社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
(图为双湾村民全票通过成员认定方案)
建立长效机制,让村民充分享受到改革的发展红利,让村民变“股东”,加快实现乡村振兴,这是双湾村工作队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下一步双湾村将结合全域旅游大开发战略,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乡村民俗文化为特色,整村推进农家乐旅游,建设特色农家乐,逐步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模式。同时,计划开发建设旱滑滑道、多米屋、星光帐篷等多种游乐项目,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特色旅游相融合,打造全新的双湾旅游新村,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发展集体经济所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