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薇、通讯员王前喜报道:警报鸣响,一声令下,巨大的爆炸声轰然而起,波浪式的爆破让脚下的土地震颤,瞬间,矿坑内巨石破碎、尘土飞扬……这是2月28日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南露天煤矿爆破作业场景,此次爆破作业是公司疫情防控以来的第4炮。
疫情突如其来,天池能源580名员工只有280人在岗,在人员不足、爆破量不足等不利因素下生产一直没有间断。公司党委书记杨晓东介绍,1月21日,露天矿进行了春节前最后一次爆破作业后,受疫情影响,矿区进行封闭管理,爆破技术人员无法现场作业。近一个月来,天池能源调整生产方式,保持生产不中断。2月25日至28日,在专业爆破施工队的帮助下,露天矿连续4天进行爆破作业,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产量与同期持平。
昌吉雪峰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南矿项目部经理张金麒是组织此次爆破的技术员,他告诉记者,公司在准东开发区有4个项目部,在疫情防控期间,18名在岗技术员加入专业爆破施工队,与煤炭企业共克时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他们所说的“专业爆破施工队”是准东开发区在疫情期间通过“人才共享”的创新方式,组织雪峰、环疆力、安顺达等9家民爆公司整合人力、设备、原料等资源,抽调专人,启动钻机,为煤炭企业进行爆破作业。
这个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行业措手不及。爆破施工队与煤炭企业成功“牵手”,“共享人才”应运而生,企业相互分享专业技术。
“锅炉出现输出煤灰板结,怎么处理?”大唐五彩湾北一发电有限公司员工田爱军接到了同行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五彩湾发电有限公司的求助电话。“这是相关设备设定的温度没达到要求造成的,处理好板结煤灰后,重新设置好温度就行了。”有着13年火电专业经验的田爱军很快解决了这一问题。
疫情“大考”下,企业“思变”,而这一“变”正转化为抗击疫情的“增量”与“重量”。新疆协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每天产量在100吨以上,基本保持疫情防控前的水平。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永亮说,能稳定生产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在人员少的情况下,加强生产调度,合理调配在岗员工;二是技术人员共享机制有效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
疫情期间,准东开发区从煤炭、安全等行业选拔42名专业技术骨干,建立“生产技术互助人才储备库”,由管委会统一协调和调度,为辖区企业定向做好专业技术服务,准东开发区28家规模以上企业因疫情形成了“发展共同体”。
目前,这28家企业均保持正常生产,是当前支撑准东开发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2019年,28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准东开发区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