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对口援疆
  4. 援疆动态
  5. 详情

2020年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工作综述

日期:2021-02-03
来源:中国昌吉网
【字体:

丝路泉昌情 凝聚同心圆

——2020年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工作综述

  中国昌吉网讯 (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供稿)深冬的昌吉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与室外滴水成冰的天气相较,援疆硕果暖人心田。2020年以来,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按照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泉州市委、昌吉市委的部署要求,用实干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印记。

  “快”字当先 彰显担当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疫情袭来,还未启程的援疆干部人在泉州却已投入昌吉抗疫战场。

  2月23日,来自泉州的33.9万个医用口罩、2000件医用防护服和隔离衣、800支红外线测温枪通过民航班机运抵昌吉市。

  9月2日,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捐赠的两辆核酸移动采样车运抵昌吉,充分满足乡镇、牧区、街头等区域的采样需求。昌吉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勇说:“引进核酸检测采样车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一种延伸,达到了‘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目标要求,为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昌吉市人民医院,来自福建泉州市光前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谢鸿坚主持开展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等多项内镜下诊疗技术,填补了医院技术空白,使该院支气管镜月检查例数增加了7倍多……10名泉州援疆医生用使命担当助力昌吉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昌吉市委副书记、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指挥长傅文星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援疆干部要同心同向,急抗疫之所急,解民生之所困,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受援地战疫工作中。”

  “实”字为要 惠及民生

  2020年初,牧民加尼别克吧·赛力克成为第73个搬进阿什里乡牧民定居点天鹅小镇的住户。

  毡房变楼房,牧民变居民。2020年10月,在泉州的支援下,昌吉市最后502户牧民实现社区化定居。

  对口援疆,民生为重。泉州始终坚持援疆资金80%用于民生、投向基层。

  在昌吉市滨湖镇的幸福大院,20位老人住着干净整洁的宿舍,吃着可口的饭菜。这个由福建泉州投资550万元援建的民生项目于2020年5月兴建,当年10月便投入使用。

  2020年,泉州市共完成15个援建项目。援疆干部、昌吉市项目代建管理局技术总工徐雄伟介绍说:“为高质量实施好项目,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建立攻坚项目‘123’工作机制,全力攻坚项目建设,确保‘十三五’项目圆满收官。”

  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早热木·达吾提奶奶迫不及待地让援疆医生帮她拆开纱布。打开手机和家人视频聊天的那一刻,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她说:“我能看到你啦,亮得很!真是太好了!感谢援疆干部!”。

  援疆干部、昌吉市人民医院眼科医生龚山湖说:“今年第二次开展泉昌情复明工程手术,是为冬闲农牧民特意安排的,一方面考虑冬季转场牧民时间充裕,另一方面考虑病情刻不容缓。”

  2020年,昌吉市已有96名白内障患者得到援疆救助治愈康复。

  先天性无肛患者那尔阿提·哈那皮亚怎么会想到,自己的生命从一开始就和援疆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批批素昧平生的闽南叔叔阿姨陪伴他迎来生命的道道曙光。如今他已经6岁了,一家人还在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的帮助下住进了天鹅小镇定居房,看医治病、学习生活更加便捷。

  截至2020年11月,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完成投资7982万元,提前30天100%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援疆工作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昌吉市委常委、副市长、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江涛说:“我们还将持续关注民生,把扶弱济困作为补齐民生短板、巩固脱贫成果、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力抓手,让援疆工作更有效益、更有温度。”

  “效”字在前 项目落地

  产业援疆,项目先行。

  2020年4月进驻以来,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想实招、出真招,克服疫情阻碍,积极协调各地开展产业合作,一批产业项目落户昌吉市。

  9月8日,2020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与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12亿元。在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快速协调下,福建捷能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1个月内入驻昌吉高新区中小企业创业园,2021年4月将实现投产。公司经理何传勇说:“从项目签约到落地,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开展保姆式服务,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让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2020年,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共引进6家企业落户昌吉市,扶持印象戈壁、堡城等昌吉品牌红酒在泉州等地建成直销店。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主任、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副指挥长黄世兴说:“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投资意愿变为实际落地的行动,集中泉州各类商会优势,促进产业援疆走深走实。”

  “情”字满怀 凝聚同心

  春风化雨开场,润物无声启幕。

  2020年12月4日,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主展厅里,闽南传统掌中木偶和着昌吉市“泉昌情·达尔汗”乐队用哈萨克语演唱的《爱拼才会赢》翩翩起舞……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融合一体,成为泉州文化润疆的一个剪影。

  如今,随处可见泉昌文化融合透出的浓浓“闽疆情”。

  昌吉市民睢甜甜利用午休时间体验方便智能的阅读乐趣,她说:“援疆书屋接地气,群众能够便捷地选择阅读时间和书目,享受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投资300万元建成了4座“泉州援疆·百姓书屋”、投资480万元建成32座“刺桐朗读亭”,成为昌吉市文化润疆的全新探索。

  翻开援疆干部兰樱的工作日记,满满的都是一年来她和同事一起努力的点点滴滴,多项工作在当地创造了“第一”:第一次直播节目获昌吉新闻一等奖、第一次实现泉昌两地联网直播、第一场闽昌文化讲座……这些记录的背后,是闽南文化与新疆风情的碰撞融合。

  11月12日,“泉昌情·阿什里乡乡村少年宫”揭牌。以“泉昌情”命名的5个社团成为牧区孩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的重要课外阵地。

  阿什里乡中心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巴合提兴奋地说:“‘泉昌情·少年儿童足球队’犹如开了外挂:多名种子选手入选广州恒大等专业足球俱乐部,获得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冠亚军、自治区足协足球产业杯最佳射手等荣誉,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还在这里建成了新疆首个牧区生源输送网点。”

  援疆干部、昌吉市文旅局副局长柯国林说:“文化润疆目的在于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泉州文化援疆工作将从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入手,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工作,为加强各民族团结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精”字贯穿 初心不改

  援疆不仅改变了受援地的面貌,也让援疆干部人才接受了历练。

  2020年10月20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第三中学与昌吉市第一中学空中教学研讨互动课堂正式开课。这个由援疆专技人才陈军负责的“空中课堂”项目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援疆模式。

  在深化队伍管理和探索援疆机制过程中,第八批16名援疆专技人才结合专业优势和受援单位需要,开展“专技人才项目化援疆”工作,每名专技人才确定1—3个项目,全体专技人才共实施文化、教育、医疗、畜牧、水产等领域26个项目。

  援疆干部、昌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沈水轮说:“我们着力构建系统化设计、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考核的泉州人才援疆工作新格局,促使专技援疆在当地填补技术空白、提升工作效能、引领技术革新亮点频出,达到‘组团式’‘传帮带’的效果。”

  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设立办公室、项目、产业、宣传、安保、监察6个工作组,每名援疆干部专技人才在承担受援单位的工作任务外,还要认真做好指挥部服务管理工作。奉献和锻炼结合,一人多岗、一人多能成为加强援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形式。

  援疆干部、昌吉市公安局副局长庄洪辉说:“坚持用制度管人,让援疆工作始终在制度化轨道上运行,多措并举,严格监督,促进制度执行落实到位、内部运行高效有序。”

  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整合业余时间,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主题活动、下乡义诊、拓展训练等多种活动,形成了“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团队文化气质。

  “丝路泉昌情,凝聚同心圆。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不忘初心,和昌吉干部干到一起、融为一体。我们将持续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援疆,把对口支援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以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向党组织和泉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傅文星说。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51700.jhtml)

相关稿件

2020年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工作综述-昌吉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