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专题栏目
  4. 民族团结
  5. 详情

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日期:2021-02-08
来源:亚洲中心时报
【字体:

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昌吉新篇章——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打开昌吉回族自治州绵延五千年的历史卷轴,在张骞凿空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尘烟中,在北庭都护府的盛唐风度中,在新时代美丽家园的建设中,昌吉州各族兄弟姐妹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生生不息。

2014年,昌吉州成功创建为第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面对这项荣誉,昌吉州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矢志不渝地持续巩固和深化首个示范州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20年,玛纳斯县玛纳斯镇南城社区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021年,昌吉州继续被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玛纳斯镇南城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为建设新时代和谐美丽昌吉注入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昌吉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打造实体化宣传载体,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歌曲唱起来、民族团结舞蹈跳起来、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搞起来等“十个起来”和“感动庭州”先进典型评选、“最美石榴籽”主题宣讲、微作品创作展示、“我邀亲戚+”四大品牌活动,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州所辖7县市已全部建成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兵地团结模范县市,其中4个县市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有51个民族团结模范集体、90名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分别受到国务院、自治区表彰,1366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354名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受到昌吉州表彰。2018年7月,以昌吉州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王桂珍事迹为题材的电影《阿同汗》在全国上映,犹如红色坐标、星星之火,感召着庭州儿女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宣传者和引领者,尊重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氛围日益浓厚。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 民族和睦之魂。昌吉州大力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编写了一批符合时代主旋律、融入中华多元文化元素、反映新疆自古以来各民族团结和谐、休戚与共、相互依存血肉关系的文艺作品。曲子戏《戈壁花开》、音乐剧《别失八里》《让艾德莱斯靓起来》、主题油画“天山画卷· 丝路昌吉”、新疆曲子现代戏《金子般的心》等文艺精品逐步走向全国。其中,由西域集团投资创作的大型室内实景民族歌舞秀《千回西域》,成为世界级的歌舞品牌,也成为昌吉民族团结的一张文化名片。进一步加大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哈萨克骨雕、民族特色饮食等20余个民族传统文化列入区、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打造了文化广场17个、文化长廊302个,丰富各族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深深根植于庭州大地各族儿女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

昌吉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将机关、企业、乡镇、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主渠道,常态化推进创建“十进”活动,按照“优中选优、择优命名”的原则,先后开展评选命名13批次,1800多家机关、企业、社区等各类单位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探索完善创建工作路径,从2015年起启动“三年届满、零基启动”,对已命名的州、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彻底打破了荣誉终身制,不断优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模式,进一步推动创建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大力开展农牧民夜校、“石榴籽”工厂课堂、毡房讲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得到全面推广。

紧紧依托各自优势,精心设计、集中打造提升了州博物馆、北庭故城遗址等10个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220个覆盖“十进”各层面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不断丰富创建工作形式,组织开展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点评选暨讲解员评比大赛,通过“以比促赶超、以赛促落实”互观互学互检的形式,进一步充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点特色内涵,让教育基地主阵地发声,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昌吉故事。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把民族团结进步向社会各层面延伸。坚持分级联创、分级创建,提质扩面,突出干部、青少年、知识分子、信教群众等群体,搭建更多群众便于、乐于参与的平台,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基层基础,不断激活“末梢神经”,健全完善民族团结的“细胞工程”。截至目前,全州已评选命名205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科室”、5680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292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商铺”、177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位”、20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小区”等6.6万余个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微示范”,使民族团结进步真正体现在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渗透到社会各个“细胞”中,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平安昌吉的主旋律、最强音。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全州5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各族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开展融情联谊活动,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16年以来,累计为各族群众捐款捐物3300多万元,解决各类生产生活困难93.5万件,惠及各族群众152.9万户次,累计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联谊活动34.7万余场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团结筑发展之基。昌吉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稳定红利,有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物质基础。2019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4.7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11亿元,均列全疆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0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昌吉州持续加大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民委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43亿元,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特色村寨建设等项目411个,提供民品民贸贷款贴息7.05亿元。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大泉湖村共有3554人,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7691元。

作为全国唯一的塔塔尔族乡,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通过深入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使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

昌吉州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的关键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六稳”、抓“六保”。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大限度争取人心、凝聚民心,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安全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切实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5元,分别是2011年的2.2倍、1.9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成果持续巩固,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和普通高中学费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实现职业教育“双兜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惠及各族群众,城乡低保、五保标准实现统一,实施了财政统保的重大灾害民生保险政策,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发挥对口援疆的重要作用,援疆资金的80%以上投向县以下基层和民生领域,共投入援疆资金31.75亿元,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领域建成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各族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更加发自内心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强大向心力,一张张笑脸,成为小康路上最美的风景。

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三场槽子牧业新村有353户1373人,其中,哈萨克族287户1126人,占比82%。2016年底,吉木萨尔县三场槽子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已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3752元。现在的三场槽子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2019年底,全州4328户1448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556元,实现稳定脱贫。

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昌吉州更加深入人心,全州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得到广泛弘扬,树牢了“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谱写了新时代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

(本文来源:亚洲中心时报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52416.jhtml)

相关稿件

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昌吉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