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从巍巍太行到天山北麓,从八闽大地到庭州大地,援疆和圆梦,把相隔万里的福建省、山西省与昌吉州紧紧连在一起,交往交流交融亲如一家。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福建省、山西省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深入庭州大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昌吉州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精准发力,从产业扶持、教育医疗、民生项目、文化交流等方面全面推进对口援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搭台引路,拓展深化产业协作
又到一年丰收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山西援疆干部赵战胜和同伴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在棉田里仔细察看新品种棉花的长势。在设施农业基地,援疆干部陈喜明穿梭在一座座大棚中,看着挂满枝头的蟠桃、香梨,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对口援疆以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农业科研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引进蔬菜新品种88个,筛选出19个适合推广种植的蔬菜新品种,通过项目实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利用率达到90%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万亩蔬菜生产;累计示范推广双孢菇、姬松茸等种植10万余平方米,平菇、茶树菇、香菇等1000万棒,为150余名当地居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0年10月以来,山西省累计选派4批593名援疆干部人才、柔性人才3900人次,投入援疆资金25.3亿元,实施援疆项目331个,为促进昌吉州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第十二师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了山西力量。
三度援疆的祝金虹,是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曾获福建省“最美农技员”称号。2021年4月19日,祝金虹第三次来到昌吉,开启为期6个月的农业智力援疆工作,就职于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作为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祝金虹等福建援疆农技专家引进测土配方施肥、对虾养殖、花卉种植、食用菌栽培等新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高产优质牧草栽培种植实验,推进昌吉州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福建省从1999年起对口支援昌吉州。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6月,福建分批选派各类干部人才4000多人进疆工作;财政安排援疆资金51.52亿元,实施援疆项目795个;为昌吉州引进产业项目300多个,到位资金400多亿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让有限的资金、项目、人才支援发挥无限的作用?福建省积极探索,把“输血”性支援与“造血”性支援结合起来,实施“三个双一百”和昌吉州干部人才培养两个福建特色援疆工程,受到各方好评。福建援疆专家在昌吉州培训各类人才3.66万人次,先后组织昌吉州干部人才到福建培训11038人次,增强了昌吉州的“造血”功能。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福建援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帮扶精准度。福建援疆干部积极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据不完全统计,现有180种昌吉农特产品外销福建,2020年至今销售额近3亿元。
引才赋能,精准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玛纳斯县玛纳斯镇头工村生态采摘基地百香果种植园,5000余株新定植的百香果苗长势良好,嫩绿的藤蔓在阳光下恣意舒展。
这几天,来自福建的农业专家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大农业援疆力度,“农技指导下乡服务团”把百香果等特色果品引入玛纳斯县等地推广种植,帮助农民拓宽增收致富路子。
2020年以来,福建省先后有两批次共86名农技人才来到昌吉州开展4个半月至6个月的技术援疆工作,通过“南果北种”“南菜北种”“南鱼北养”等种植养殖方式,从福建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49个,培育壮大了食用菌、巨菌草、百香果、南美白对虾等一批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监管、水资源管理等工作专长,深入开展技术交流和“传帮带”活动,助力昌吉州农产品检测、农业执法、农业及水利信息化等工作持续走在全疆前列。
2020年以来,福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专项问题专人帮等方式,多方链接智力资源,安排智力援疆资金6000多万元,实施智力援疆项目200个,培训昌吉州党政干部9461人次,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和劳动力技能培训3590人次。同时,援疆医生举办医学讲座、培训900多场次,受众1.3万人次;短期援疆农技人才举办专题培训35场,受众1283人次。
6月16日,在阜康市城关镇南湾村多彩果蔬种植示 范基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几位专家,就当前蔬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农户进行讲解。
种植户潘多华说:“以前种植成本高,效益上不去。自从山西援疆专家来了后,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这几年我种的菜,品质提高了,价格也提高了,每亩增收700多元。”
山西省引进果树先进授粉技术,助力设施农业基地建设,比传统的授粉技术提高坐果率20%至30%,同时节约劳动力10至20人,显著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引进山西怀仁羔羊养殖模式,有效促进当地养殖业发展,年出栏量和收益增长数倍。
山西省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投入1095万元用于各类干部人才培训,助力受援地教育、医疗等质量稳步提升。今年,7个智力援疆项目涉及干部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职业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人才援疆效益不断显现。
交往交流,援疆援进各族群众心里
真情的力量,可以直达人心;无疆的大爱,可以跨越时空。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福建、山西援疆干部人才肩负国家使命,胸怀无私大爱,背起行囊,西出阳关,续写了更加壮美的边塞新曲。
三尺讲台上,援疆教师们将一个个学子送入高等学府;医院里,援疆医生们为一名名病患重启生命之门;心怀赤诚的援疆干部,与受援地合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在庭州辽阔天地里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山西援疆干部罗辉与阜康市居民牙生·和加买提一家结为亲戚之后,他便时刻为亲戚一家的生活奔波着,忙着给牙生·和加买提找工作,忙着给他的大女儿古丽牙生联系医院看病……2020年11月10日上午,牙生·和加买提给罗辉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为民办事、关怀备至,为民排忧、情深似海。
2018年5月10日,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福建省第七批援疆队医疗专家正为81岁的村民吾甫·阿布都检查身体。本报记者 何龙 摄
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路径,“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累计投入资金660万元,实施项目36个,推动11个市、17个乡镇(村)、33个行业部门、12所学校、7家医院与受援地群众开展结对子、认亲戚、交朋友“三交”活动。先后组织开展青少年“手拉手”、考察团、学习团、参观团、夏令营等各类交流活动845场次,结亲357对。“晋疆一家亲”的浓浓深情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月19日,“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少数民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昌吉揭牌。(图片由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援疆的最高境界,就是援进各族群众心里。
“一对一”结对援助是山西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创的援助新模式,这一模式从山西省11个市结对援助六师14个团场开始,经过复制推广,已扩展到援受两地机关部门、企业、学校、医院之间的全领域结对援助。
福建聚力扶助特殊困难群体,组织开展助学、助医、助老、助残等公益活动。实施内地普通高校新疆籍学生资助项目,为596名对象发放援疆助学金337.6万元;实施“复明工程”等医疗救助项目,为困难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治疗,帮助危重疾病患者渡过难关。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捐款100万元助力木垒县全域旅游发展,投资700多万元在木垒县乡镇建设创业就业中心和7个扶贫车间,帮助200多名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业……让“闽昌一家亲”跨越千山万水、融入千家万户。
情谊,在援疆中升华;民心,在援疆中凝聚。
福建、山西广大援疆干部人才精心绘蓝图,精准定靶向,精细聚力量,充分发挥“播种机”和“宣传队”作用,在一次次交往交流中,援受两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也见证着庭州的巨变。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73000.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