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对口援疆
  4. 援疆动态
  5. 详情

农技援疆成效显著 续写闽昌三农情谊

日期:2021-10-27
来源:中国昌吉网
【字体: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荷苒·马汗)10月20日,2021年福建援疆农技人才欢送会召开,欢送自今年4月19日起在州、县、市、园区农业农村局及水利、供销部门开展为期6个月的农业农村智力援疆工作的39名福建援疆农技人才在取得丰硕援疆成果后胜利返闽。

“自从投放了捕食螨,黄瓜上再没有爬来爬去的红蜘蛛了,连蜘蛛网都不见了,太感谢许老师了!”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的黄瓜种植户感激地说。许玲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高级农艺师,也是福建援助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园艺工作站)的农技干部。今年4月来到昌吉后,许玲了解到昌吉夏季高温干旱,红蜘蛛严重危害设施蔬菜生长,于是申请了福建省泉州市援疆项目,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发的捕食螨引入昌吉,利用生物防治手段降低了红蜘蛛对设施蔬菜的危害,不仅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黄瓜的品质,帮助农户增收。

据了解,39名福建援疆农技人才以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聚焦农牧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累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920人次,解决农业生产问题225个,举办专题培训64场、培训农牧民1634人次,引进新品种农作物45个、新技术26项,撰写调研报告38篇,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温室大棚、水产养殖场、农业企业车间、困难群众家中……都有援疆农技专家的身影。他们深入一线查看农作物长势、修剪枝叶、预防病虫害、取土化验……为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王锦祥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草动物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岗位专家,也是来到昌吉市的首位畜牧专业技术援疆博士。一到昌吉市,王锦祥就进牛场、钻羊圈,调查研究昌吉市牛羊养殖产业发展状况。根据圈养和牧区放养等不同养殖模式,他有针对性地推广牛羊疫病综合防控等一系列新技术,并结合福建省泉州市援疆牧区牲畜品种改良配种站项目,在昌吉市牧区推进牛羊品种改良,促进昌吉市牛羊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获得王锦祥帮助的新疆百福瑞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白江生高兴地说:“这是我从事畜牧养殖以来第一次有博士来指导养殖。博士就是不一样,在他的帮助指导下,我的牛羊都长膘快!”

来自福建漳州水文分中心的陈恩沛在援疆的第一天就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不良反应,驱车奔波近600公里,通过信息补全、校正经纬度等修复了木垒县雀仁乡地下水监测站点的监测设备,并对木垒县水利局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确保监测仪器正常使用。

随后,陈恩沛跑戈壁、蹚沙漠、钻厂房,凭借扎实稳健的工作作风,经过9天的连续作战,让全州地下水监测站点的上线率从不足40%提高到100%。

力促漳州芦笋落户昌吉的沈金发、三度援疆的祝金虹、追随父亲援疆脚步的陈新斌、以茶会友的茶学专家项丽慧、接力助推水产品检测的陈宇锋……39名福建援疆农技人才在半年的时间里,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服务昌吉州农业生产,为昌吉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做优做强昌吉州食用菌产业,在昌吉州打造了一批“南果北种”农业多功能发展样板,示范推广了巨菌草产业化发展新模式,成功引进推广了设施蔬菜生物防治技术,改进提高了地下水检测系统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了昌吉州鱼业养殖水平,有效拓宽了昌吉州农副产品外销渠道。

“援疆是一种付出和责任,是一种收获和情怀,更是一种使命和精神。”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四级主任科员徐玮说,“我要成为一名‘搬运工’,把福建省水土保持管理技术和经验带过来,把昌吉州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经验带回去,实现两地水利建设信息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84309.jhtml)

相关稿件

农技援疆成效显著 续写闽昌三农情谊-昌吉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