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彭玉帛)来到吉木萨尔县新地乡新地沟村,村口有一个圆形花圃格外引人注目。“来时迎面繁花似锦,走时身有余香”,这是很多人对这个村子的美好印象。这个圆形花圃便是州残疾人联合会驻吉木萨尔县新地乡新地沟村“访惠聚”工作队协调资金修建的。
走进新地沟村,各色文化墙格外醒目,平坦宽敞的柏油路直通村民家门口,人行道干净整洁,小游园内各类休闲设施齐全,这些都是州残联驻村工作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果。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全新的新地沟村出现在了人们眼前。
2017年以来,州残联累计选派11人参与驻新地沟村的“访惠聚”工作。驻村干部坚守一线、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为新地沟村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村里有了顶梁柱、主心骨
基层组织强不强,对乡村的发展至关重要,州残联驻村工作队到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新地沟村打造方向正、力量强的基层组织。
州残联驻村工作队把夯实基层基础、建强基层组织作为重要任务,以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为重点,切实发挥工作队“传帮带”作用,带强队伍,规范基层党建和村级事务。
结合新地沟村的实际情况,州残联驻村工作队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选拔出一批能带对路子、带正风气的干部,他们成了村里的顶梁柱、主心骨。州残联驻村工作队认真履行村第一书记统筹领导、部署工作、指导协调、督查追责四项职责,成立了党建、脱贫攻坚、维稳、群众工作4个专班,由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干部、乡下沉干部、在村上工作的大学生组成,既合理分工、又帮带协作,形成了步调一致抓落实的工作合力。
新地沟村少数民族共有354户1313人,占总人口的98%,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普遍不高。州残联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出资聘请了退休教师努瑞拉为专职教师,利用微信群、农牧民夜校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培训。村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提高了,他们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也更透彻了。
州残联驻村工作队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制定并完善了党员发展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组织生活和村级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
解民忧暖民心,尽心尽力办实事
“衣服皱皱巴巴,鞋上总是带着灰,来驻村,就得沉下去,和村民打成一片。”州残联驻新地沟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迪木拉提笑着说。州残联驻村工作队队员走街串巷,和村民一起干农活、拉家常,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牧民巴燕·铁了汉突发疾病住院,州残联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了解其家庭贫困,便去医院看望她,带去了临时救助金1000元;在第三十一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州残联党组书记、副理事长祁徳礼带队和工作队一行,为新地沟村1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发放了500元慰问金……村民有“急难愁盼”问题,州残联驻村工作队总是尽最大努力帮助。
村民极改尔·扎列里身体虽然残疾,但木工活做得非常好。今年4月,州残联驻村工作队帮他成立了新地乡新地沟村残疾人就业基地,他对外承接家庭装饰、小型土木工程和修缮方面的活儿。这个就业基地总投资10万元,其中工作队就协调了4万元资金及价值2万元的花岗岩地砖。现在,极改尔·扎列里的收入增加了,还带动了2名残疾人及1名残疾人家属实现就业。“工作队不仅帮助我成立了就业基地,还为我介绍了很多活儿,村上的塑胶跑道、村口的圆形花圃、村委会的化粪池和感恩塔等项目,都是我带着残疾人兄弟干的。”极改尔·扎列里感激地说。
就业基地为残疾人致富增收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也帮助残疾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像这样“授人以渔”的工作,州残联驻村工作队还做了很多。
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修鸡圈、送鸡苗、送饲料;免费为牧民提供摊位,鼓励他们经营烧烤、特色产品;组织引导全村有劳动能力的农牧民走进辖区内企业务工,目前全村共有46人在企业工作;积极为牧民争取养殖肉牛的贴息贷款,帮助他们发展扩大肉牛养殖;多次举办养殖、种植等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班,教育引导农牧民掌握科学种植、养殖及病虫害、牲畜疫病防治等知识。
州残联驻村工作队坚决落实脱贫攻坚措施,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村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提升了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是很多新地沟村农牧民的心声。州残联驻村工作队在派出单位州残联的支持和指导下,尽心尽力为农牧民办实事好事,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州残联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入户、召开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就医、就学、住房、养老及地力补贴、草场补贴、残疾人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村民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不断提高。在州残联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动员下,村民全都缴 纳了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做到了大病、养老无忧;州残联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动员村民参加健康体检,派车将行动不便的村民拉到乡卫生院进行体检,做到了健康体检全员参与。
州残联驻村工作队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环境好了,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了。
仅2020年,州残联驻村工作队就争取项目资金420万元,修建新地沟村上山片区8公里道路;组织发动党员群众420人次、投入机械150台次,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80余次,清运各类垃圾、废弃物390吨;清理路边林带杂草、清理路面;粉刷树木5000棵,种植树木1200余棵;整治90户村民的庭院环境,为10余户村民修建人畜分离院墙,评选环境卫生示范户20余户。
州残联驻村工作队共协调资金40余万元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其中,专门投入10万元购买集扫地、洒水为一体的多功能环卫车,清扫村上的巷道。沙哈提·夏依扎原本靠给村民修车赚钱,收入不高,经州残联驻村工作队介绍,他开始给村上开多功能环卫车清扫村道。“村上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我能参与村上环境美化,很开心,每个月还能拿到2500元工资。”沙哈提·夏依扎说。
今年,州残联驻村工作队又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修建新地沟村至庆阳湖乡3.4公里道路、水溪沟片区砂石道路,铺设林业灌溉管道,修建自来水管网,真正解决了新地沟村老百姓出行难、用水难的问题。
小厕所,大民生。州残联驻村工作队积极出谋划策,实行村干部、工作队捆绑机制,共同完成卫生厕所修建工作,截至目前,全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9%。
房子坏了有人建、院墙倒了有人修、过冬煤炭用完了有人买、残疾人的辅助器具有人免费发放。州残联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新地沟村的道路变宽了、居住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走进新地沟村,村里的大喇叭一直播放着党的惠民政策、民族政策等内容,村里的文化墙上画着精美的民族团结宣传画。州残联驻村工作队为新地沟村村委会购买安装号角喇叭广播系统、安排人绘制文化墙,营造了多民族团结友爱的氛围。
新地沟村是由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塔塔尔族5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村。一直以来,州残联驻村工作队都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和“四同四送”(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送文明)等活动。
州残联驻村工作队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具体事情做起,全面落实走访入户制度,坚持深入走访、经常走访,认真收集村民的困难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各民族群众的感情增进了,工作队密切了与村民的血肉联系。今年以来,州残联驻村工作队就已经累计走访群众13000余人次,收集解决困难诉求40余件。
通过举行座谈会、联谊会,组织参观考察,开展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州残联干部职工、工作队队员、新地沟村党员同结亲户、结对户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情同手足、亲如一家。
5月26日,州残联组织干部职工、工作队队员、新地沟村党员、结亲户、结对户40余人一起参观了新疆农业博览园、自治区乡村整治示范村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州博物馆、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昌吉小吃街;中秋节前夕,州残联党组书记、副理事长祁德礼带领干部看望村里的亲戚,为他们送上了月饼,邀请他们共进晚餐、共话友情……
在各类活动中,干部和亲戚共同交流、学习,一起谋划未来的好日子,感情加深了,也更加团结了。
一直以来,州残联驻村工作队队员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用真心真情为新地沟村绘就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
“今后我们将继续关注民生,继续为当地群众解决好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为当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提高当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迪木拉提说。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8529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