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 抬头赏景 起步闻香
——昌吉市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创建“美丽庭院”工作记录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吴茜)近年来,为深入推动昌吉市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落地见效,昌吉市妇联围绕转变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这一主线,坚持“突出群众主体、突出家庭特色、突出因地制宜、突出机制建设”原则,以“四好三美一卫生”(即思想好、家风好、学习好、团结好;人美、屋美、院美;厕所卫生)为标准,持续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发动农牧区妇女发展庭院经济、美化庭院,促进乡邻和睦,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汇聚巾帼力量,为农村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培育奠定思想基础,以家庭“小美”汇成乡村多彩“大美”画卷,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景观图。资料图片 巨海成 摄
日前,在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美丽庭院”创建验收工作热闹开启,村民代表轮番上台,交流经验、展示成果。随着昌吉市“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庭院绽放了美丽光彩,越来越多的乡村变得风景如画。而在庭院里忙碌着的,是一个个美丽主妇的身影。绿植与鲜花相宜,鸟鸣与清风应和,一场“庭院革命”与建设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千家万户的颜值,改变着乡村风貌。
垃圾分类投 积分换商品
在“美丽庭院”创建过程中,做好农村垃圾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推行“上门收垃圾+垃圾置换点+积分换好物”的垃圾回收模式,便是昌吉市推广农村垃圾分类、推进“美丽庭院”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日,走进昌吉市佃坝镇二畦村六片区,记者看到,村民李菊梅家的院子里整齐摆放着几排啤酒瓶和饮料瓶,还有一些打包捆好的废旧纸箱、纸板。据李菊梅介绍,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将这些可回收废品送到村上的垃圾回收点(位于村上商店处)去兑换积分,换回一些日常用品。
“参与垃圾分类用积分兑换日用品的举措我非常赞成,因为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大家又能拿到实用的物品,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响应。”李菊梅说,在二畦村,垃圾分类已蔚然成风。
据二畦村六片区垃圾分类站点负责人李燕介绍,该站点按照“户减量、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为每户村民提供分类垃圾箱,由村民自行管理,村民收集可回收垃圾后可在垃圾置换点兑换积分,换取相应生活用品。村民每户每月要交垃圾清运费10元,村上聘请保洁员对每户收集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由环卫服务合作社进行转运。村里倡导垃圾从源头上分类后,垃圾总量较之前减少了30%,为村集体每月节约垃圾清运费近千元。垃圾变废为宝、村民有利可图,提高了大家参与乡村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学习枫桥经验 开展“巾帼行动”
美丽乡村看庭院,庭院美化靠主妇。在“美丽庭院”创建中,撑起“半边天”的妇女们功不可没。
10月的昌吉,景色宜人。行走在宽阔笔直的村道上,家家户户被深秋的金黄色所环抱。几缕阳光透过层层枝叶洒在红顶黄墙的小楼上,更是为它涂抹了一层黄灿灿的亮色。三两乡邻围桌而坐,或闲聊或对弈,微风吹来花草的清香,让人如醉如痴。这如诗如画的场面在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已成为现实。
作为昌吉市首批打造的乡村规划好、村庄面貌好、民族团结好的美丽村庄,近年来,十三户村用绣花功夫织出了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十三户村“凤凰涅槃”,离不开一批勤劳能干、开拓进取的巾帼志愿者。
在昌吉市佃坝镇二畦村,村民会自觉地将垃圾分装好交到垃圾分类减量集中回收点。记者 巨海成 摄
据十三户村妇女主任陈国娟介绍,村里把一批女能人、优秀妇女代表、文艺爱好者等妇女代表组织起来,加入十三户村基层妇联组织。在“美丽庭院”创建过程中,她们把女性的创造力和热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各家主妇主动认领了村中大大小小十几个绿化带的养护任务,并化身成为村庄美容师,悉心呵护花草,才护出了十三户村这一处处的美丽风景。”陈国娟指着一大片绽放着姹紫嫣红花朵的花坛对记者说。
十三户村的做法带动了周边不少村落和乡镇,一支支巾帼志愿者队伍不断涌现,在“美丽庭院”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光在十三户村,如今全昌吉市各级妇联组织都开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如广泛开展比赛、观摩、培训活动,设立红黑榜等,激发妇女群众清理、建设自家庭院的参与热情,鼓励她们争做“美丽庭院”创建的实践员、宣传员和监督员。
“美丽庭院”创建的“昌吉办法”
“美丽庭院”创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乡风文明、提升群众精神面貌的有效载体,是延伸美丽产业、发展“美丽经济”的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落后、柴草乱放、垃圾乱堆、三区未分离等是昌吉市各乡村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之前的真实写照,但随着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实施,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干净宽敞的柏油路,低矮潮湿的土坯房变成了一幢幢各有特色的小别墅,有的村子还通过流转土地、引进产业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昌吉市妇联始终把“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以评选“最美家庭”等为载体,外筑美丽“大家”,内塑美丽“小家”,涌现出一大批“样板村”和一些复制性强的经验做法。除了佃坝镇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法,还有“笑脸牌”评价法、党员群众结对法、巾帼志愿助力法、价值提升法、分类评比法等多种针对“美丽庭院”创建的“昌吉办法”,昌吉州不少乡镇也纷纷前来“取经”。
正是这些来自基层智慧、促进基层建设的好方法,昌吉市的农村和庭院才不断发生着美丽的蝶变。昌吉市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施永宏表示,昌吉市要把“美丽庭院”创建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因地制宜将“美丽庭院”与产业发展、民宿经济等结合起来,让村民真正在创建工作中受益,让“美丽庭院”既有美丽风景,又有“美丽经济”,还有“美丽口碑”,使“美丽庭院”创建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3年来,昌吉市各级妇联共推选出八星级“美丽庭院”898户、七星级“美丽庭院”1039户、六星级“美丽庭院”1358户、五星级“美丽庭院”1603户,共计4898户。“美丽庭院”创建已成为一种乡风文明,不断激发着广大家庭的参与热情。
“我们将不断巩固提升、推广扩大‘美丽庭院’建设的示范成效,引导农牧区妇女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实现庭院美化、家居整洁、环境舒适、生活和谐的目标。”施永宏表示,昌吉市妇联将继续重点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特色、可复制、可借鉴的“美丽庭院”在全市推广,带动整体创建水平的提升,形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的美丽风景,以“美丽庭院”创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87190.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