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辉)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州党委、政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多次召开州党委常委会及州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八个不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完善常态帮扶机制体制,加强衔接项目资金落实,推动乡村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摘帽不摘责任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12月15日,木垒县白杨河乡西泉村举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力惠农捐赠仪式,21户脱贫户领到了爱心企业捐赠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捐赠仪式上,新疆仟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代表向该村捐助帮扶资金6万元,希望更多脱贫户受益,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我们要加强监督,进一步细化企业帮扶资金使用的实施步骤,做到专款专用,确保爱心企业捐赠的每一分钱用到实处,用到该用的地方。”州住建局驻木垒县白杨河乡西泉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张立新说。
从脱贫攻坚到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变的是目标阶段和任务重点,不变的是责任和使命。 今年以来,州党委、人大、政府、政协40名州级领导,州直部门、县市96名县级领导,定期深入联系点走访调研,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困难,督促落实乡村振兴主体责任。
州扶贫办重组为州乡村振兴局,7个县市乡村振兴局、71个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工作办、444个行政村(社区)乡村振兴工作站同步挂牌,全州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数量达到3417名,实现了机构的完整性、队伍的稳定性、工作的连续性。
我州持续强化驻村帮扶,保持现有派驻关系和选派规模总体不变,召开“访惠聚”工作队助推乡村振兴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派出单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性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考核要点》,梳理5方面23条具体任务和考核指标,压紧压实“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派出单位工作责任。
我州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建强机构队伍、抓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轮换工作,不断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机制体制,强化帮扶干部责任担当,确保摘帽不摘责任。
动态监测预警
精准帮扶防止返贫
干净平整的柏油路、整齐划一的红顶瓦房、比肩而立的太阳能路灯……木垒县雀仁乡拜格卓勒村的华丽蝶变,是自治州战胜贫困的生动缩影和真实写照。
如何让脱了贫的群众生活稳得住,不再返贫?动态监测精准帮扶是最管用、最有效的途径。
今年,我州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易返贫致贫人口识别认定和精准帮扶。
州政府副秘书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殷建春说,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我州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施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未贫先防、突贫速扶、常态清零等措施。今年,我州健全完善机制,印发《昌吉州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建立“1+7+724”个工作组,对全州7个县(市)进行全覆盖排查,对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规模性防返贫底线。
特色产业为支撑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12月18日,吉木萨尔县大有镇韭菜园子村农牧业产业园区内,村民马礼开着铲车将青贮窖内的草料运往棚圈。这个初具规模的养殖基地里,目前养殖了300头肉牛、500只羊,平时在这里干活的村民有30余人。
韭菜园子村脱贫户丁伟今年在农牧业产业园打工,收入3万余元。“家里还养了8头牛,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丁伟说。
通过发展肉牛养殖,更多的村民像丁伟一样实现了增收致富。“我们通过‘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农户’模式,把肉牛养殖产业延伸到村、覆盖到户。”韭菜园子村村委会副主任、农村发展中心主任李道龙说,韭菜园子村将重点以畜牧业、特色种植为重点,落实好“一村一品一特”,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和草莓产业、养牛育肥业、乡村旅游,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我州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全力推进产业振兴,拓展提升群众收入水平。今年全州落实巩固脱贫成果类项目703个、资金85.65亿,同时规范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保扶贫资产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对2013年以来形成的各类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核查登记,共梳理项目1331个,总投资6.88亿元,形成资产6.06亿元。
紧扣乡村振兴需求,我州建立党员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机制,鼓励农牧民党员领办合作社222个,创办致富项目483个。同时,深入实施党组织引领发展集体经济“三位一体”改革,加强项目资源配置扶持发展集体经济20条《政策意见》落实,探索实施规模经营、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等发展新路子,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迈入新征程。下一步,我州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工作体系从脱贫攻坚顺利转向乡村振兴,力促乡村振兴早日见成效,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9036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