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对口援疆
  4. 援疆动态
  5. 详情

携手共绘庭州好风光——福建援疆农技团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日期:2021-10-28
来源:中国昌吉网
【字体: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舍家报国,倾情援疆。从八闽大地到天山脚下,福建对口援疆架起了一座桥梁,把远隔千山万水的福建省与昌吉州各族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10月的庭州,一场降雪打开了仲秋通往深秋的大门,也给2021年福建省农业农村智力援疆工作画上圆满句号。望着窗外远处巍峨的天山,10月20日,39名福建援疆农技人才收拾好行囊即将返程。

  今年4月19日,他们从福建出发,奔赴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及水利、供销部门,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农业农村智力援疆工作。

  半年来,他们兢兢业业、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庭州这片热土上烙下一串串熠熠生辉的印记。

11.png

福建援疆农技专家指导农户释放捕食螨。

  农技“智囊团”传授致富产业经

  9月6日,昌吉市榆树沟镇榆树沟村千亩巨菌草种植基地机器轰鸣,几台自动化割草机来回穿梭。看到亩产15吨的测产数据后,福建援疆农技专家许玲的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轻轻松松就能长到3米多高的巨菌草需水量和玉米差不多,产量却远高于玉米。在电视剧《山海情》中,福建农业科学家带领村民种蘑菇用的就是它。在昌吉,巨菌草又被赋予新的用途。

  在福建专家的指导下,作为新型饲草,昌吉市开展巨菌草两茬高产稳产栽培模式研究和推广,育苗扦插、移栽、采收、打包等各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为巨菌草种植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今年,全州巨菌草推广种植面积达3500亩。

  距榆树沟村20多公里之外的佃坝镇土梁村是昌吉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多年来,村里蔬菜大棚种植的黄瓜受到红蜘蛛等害虫的严重危害,菜农们看在眼里,愁在心里。来自福建省农科院的援疆专家在调研中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申请援疆项目,从福建省引进害虫天敌“捕食螨”,推广“以螨治虫”生物防治技术,大棚里的红蜘蛛、蓟马、粉虱等小型害虫基本消失,既降低了菜农们的种植成本,也提高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南草北种”和“南螨北进”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南果北种”也有新突破。

  在玛纳斯县,福建援疆专家原瑞芬进疆一周后,就拿出1.2万字的调研报告《玛纳斯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规划建议》。根据报告,今年莆田援疆分指挥部在当地打造“南果北种”特色种植、休闲田园综合体示范基地10个,电商销售平台3个,新建完善果蔬保鲜库2个、乡村振兴产业馆2个,惠及6个乡镇12个村。其中“四花(东方百合、冷香玫瑰、芍药、霸王花)”“四果(火龙果、人参果、无花果、百香果)”的种植大获成功,被当地群众称为“致富花”“幸福果”。

  值得一提的是,由福建食用菌专家吴光明引进的“福磨38”双孢蘑菇种植也获得了成功,这些蘑菇在新疆显示了很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平均每平方米产量比往年增加4公斤。仅此一项,玛纳斯县包家店镇黑梁湾村村民卫秀英种植的2000平方米双孢蘑菇,预计今年就可增收16万元。这种标准化、轻简化、周年化优质双孢蘑菇生产模式也得到广泛推广。

  在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的接续奋斗下,昌吉州食用菌产业持续做优做强。今年,玛纳斯县、呼图壁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达3750万袋,产值预计超1.25亿元。

  福建援疆农技人才把个人专业所长与昌吉州农业农村工作所需结合起来,突出品种引领、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积极引进特色园艺作物、食用菌和名优水产品种,加强设施农业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生态节水养殖技术传帮带,助力昌吉州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半年来,福建援疆农技专家累计引进新品种45个、新技术26项,举办专题培训64场、培训农牧民1634人次,解决农业生产问题225个,撰写调研报告38篇。

  打造智慧水利新样板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南鱼北养”项目。陈建国等4位具有丰富水产养殖实践经验的福建水产养殖专家,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在昌吉市森淼渔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加州鲈鱼性腺发育控制试验,解决了加州鲈鱼昌吉州本土化育苗问题,已培育鱼苗100多万尾,驯化成活率达90%以上,攻克了加州鲈鱼规模化养殖的瓶颈问题,显著提高了昌吉州水产养殖水平。

  在昌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展农业尤其离不开水,农技专家们在援疆征途上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也饱含着福建援疆水利人的汗水。今年4月,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王星莉带着福建省水工程水动力研究中心多年的研究成果进疆。入疆第一周,王星莉就和州水管总站团队奔赴一线。针对昌吉引水干渠中部出现土工膜老化破损问题,指导维修养护工作,确保准时开闸引水,不误春灌。

  同样对援疆第一天工作经历记忆犹新的,还有来自福建漳州水文分中心的陈恩沛。4月21日,刚刚抵达新疆的他就和州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奔波近600公里,对全州140处地下水监测站点基础数据和通信数据掉线问题进行核查巡检。经过9天连续作战,跑戈壁、蹚沙漠、钻厂房,全州地下水监测站点上线率稳定在100%。

  半年来,福建援疆农技专家通过采取随岗言传身教、举办培训班、组成科技服务团、起草工作规划和项目方案等措施,积极分享水利工程管理、地下水监测站点管护和平台运维、农业农村信息化及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帮助受援单位提升管理效率。

  把论文写在庭州大地上

  今年以来,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把智力援疆作为工作重点,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完善“组团式”援疆特色经验,选派39名农技推广、畜牧兽医、水产养殖、水利技术、农村合作经济及农产品电商专家赴昌吉州开展智力援疆工作。

  在福建省援疆前指领导的精心部署下,今年进一步优化了农业农村智力援疆方案,在人员选派时坚持援授联动、精准对接,提高了紧缺人才及高层次专家的比重,高级农艺师及以上专家占58.9%;在进疆服务时间安排上注重与昌吉州农业生产季节特点相适应,从原来的4个半月调整为6个月;为食用菌种植、巨菌草种植、“南果北种”、芦笋种植、病虫害生物防治等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为了第一时间就能展开工作,福建援疆农技人才进疆前就备好果树苗、蔬菜花卉种子及相关物资,联系好相关农业企业,抵昌后立即展开试种、示范工作。

  他们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和从业经验,聚焦农牧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特色产业发展短板,采取田间巡诊、现场演示、专题讲座等方式,积极开展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水产养殖行业管理、农产品电商销售等提升工作,用心指导种养户和农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通过现场指导、微信联系等方式持续提供技术服务,通过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福建援疆农技专家还主动协助受援地组织畜牧企业到福州参加“海交会”昌吉州三大产业推介会,在现场销售价值20余万元的农产品,签订投资和销售协议,投资额和销售额预计达1.63亿元。组织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到福建参加“闽昌情·供销行”农产品展示展销专场活动,展示农产品200多种,销售额超过60余万元,18家企业签订销售框架协议,销售额预计达1.2亿元。

  援疆有期,援疆情怀无期。为了确保农业援疆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农技援疆干部原瑞芬还推动成立了“南果北种工作站”并受聘为工作站站长,由她带队的莆田市休闲生态农业技术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10位专家加入工作站,这样他们就能在技术交流群里建言献策,长期为玛纳斯县“南果北种”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半年来,福建援疆农技人才带着农业情怀和初心,把昌吉州当成第二故乡,既是科技特派员、田间指导员,也是技术推广员、乡村服务员,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践行三农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如既往地关注昌吉、宣传昌吉、服务昌吉,努力为闽昌农业农村系统交往交流交融贡献新力量。

  (本版图片由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提供)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84372.jhtml)

相关稿件

携手共绘庭州好风光——福建援疆农技团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综述-昌吉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