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昌吉州开放引才、精准育才、大胆用才、环境留才,形成了广聚英才、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广开进贤之路 广聚天下英才
九月的昌吉市六工镇,湛蓝的天空下,轰鸣的农机奔腾在金色的田野上,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这丰收场景的背后蕴含着昌吉州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的宏伟构想。3年前,硕士毕业生夏修国,在昌吉州有关方面领导多次诚恳邀请下,放弃一线城市的高薪岗位,回到家乡昌吉市六工镇,积极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添砖加瓦。现如今,他已成长为一名乡镇领导。
马广中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
为把像夏修国这样的“双一流”人才引进来,昌吉州各级党组织凝聚共识、礼贤下士、真情引才,近年先后引进能够支撑当地重点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100余名。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引进硕士研究生人才2144名。招聘了1045名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为更好地维护昌吉州社会稳定、推进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智力基础。
欲筑“引才硬基础”,就需用活“引才软方式”。昌吉州坚持把握“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柔性引才原则,吸引了一大批“海外人才”“候鸟教授”“乡情专家”“星期天工程师”到昌吉州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帮扶。
陈庚是本地企业引入的一名“海外人才”,也是自治区外国专家“天山奖”的获得者。在昌吉州工作期间,他累计获得20余项科技进步奖项,填补了多项国家技术空白,为地区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乐意到昌吉州施展才能、实现价值,昌吉州因地制宜实施引才计划,运用技术入股、顾问指导、短期兼职、服务外包、建站设室等方式,按需引才。3年来,昌吉州累计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自治区“二次引进”项目50余项,解决了80余个西方国家垄断技术难题。同时,还有近百名外国专家实施线上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全州仅在线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就达1000余人次。在优厚人才政策和优越人才环境的支撑下,一大批顶尖人才入驻昌吉州,为维护全州社会稳定、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聪明才智。
搭建发展平台 厚植成长沃土
正值秋收,阜康市九运街镇的村民们,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九运街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马光中穿梭在田间地头,虽然他已年过半百,但依然激情满怀、健步如飞,服务农民比以往更加卖劲。去年,老马还想着如何能够早日退休,靠多年的经验为自己创收。今年,退休的事他却只字不提,倒是热忱地为乡亲们提供起周到的服务来。他说:“没想到我在乡镇干了几十年,也能评上正高级职称,县上还为我设立了种植技术人才工作室。”
近年来,昌吉州倡导“论文书写在大地上,能力展现在实践中”,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乡镇职称制度试点办法》等政策,打破了学历、论文等职称评审条件的限制,一大批像马光中这样长期奋战在农村一线的优秀技术人才得以评聘更高级别的职称,得到更高的待遇,从而解决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成长通道受限的问题,释放了促进人才创新创造的强大活力。
夏修国帮助农民采收山药。
“对于研究人员来讲,研究的资金、平台非常重要,多亏咱们昌吉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支持,让我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攻关上。”这是九圣禾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博士高翔到昌吉后的深切感受。2018年他到昌吉工作后,在各项创新人才平台政策的支持下,高翔团队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培育研发了9个玉米新品种,为推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
为更好地激发人才活力,昌吉州坚持以创新平台载体为抓手,着力为引进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3年来,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个、各类技术研发中心127个、高层次人才工作室4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45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7个,为实现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与地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各类人才集聚有平台、创业有舞台,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昌吉州始终把人才素质提升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千方百计提高人才服务稳定、发展、改革的能力。
李丹是昌吉州龙头企业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人力资源总监。提到人才培养政策对企业的帮助他欣慰地说:“过去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和我们的人才需求是脱节的,因为实习生不能进入生产车间,现有的高校课程教学很难和企业的实际生产产生联系,我们要经过很长的培训周期。现在随着企业实力增强和人才政策的支持,新引入的都是经过州、市人才培养项目锻炼的优秀人才,对我们企业的效益和人才成长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由于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的支持,昌吉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主动聚焦产业发展和企业所需,通过校企合作以及产和教的相互融合,近年精准培养了近3000名知识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为推动昌吉州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环境好则人才聚,群贤至则事业兴。”要吸引人才扎根昌吉、建功立业于昌吉,就必须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优质的生活环境、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提供精细有温度的服务。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吉松原本在大城市的全国百强企业工作,待遇看似不错,但居无定所。看到昌吉州的人才招聘条件正符合他所学的国际经济专业后,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应聘到昌吉市。让他没想到的是,工作3年来,单位给他免费提供人才公寓居住,领导还鼓励和支持他实施先进工作理念和办法。他工作成效突出,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被列为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他觉得实现了自身价值,干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吉松在呼图壁县新疆华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指导工作。
近年来,昌吉州持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实现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贡献一流地位,投入2.3亿元建成1644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以及提供400余套乡村周转房。建立了特殊的一线人才医疗保健制度,落实人才疗养、重大节日慰问等关爱措施,构建了上下贯通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户籍签证、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实际困难,让人才能够安心工作、尽情施展才华。
为强化对各类人才关心关爱,昌吉州还采取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专家的做法,目前,昌吉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专家人才达887名。陈万虎是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专家,提到领导联系服务专家这事,他感慨万分地说:“以前,我们农村人搞技术,无人问津,遇到问题只能自己解决。现在,副州长直接联系我,关心我的工作、生活,支持我的研发项目,帮我解决了不少现实问题,逢年过节还亲自来家慰问,我一定全力做好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服务工作,为昌吉州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多作贡献!”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昌吉州大做“引才”文章,广开进贤纳才之门,使当地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通过打造良好适宜的平台,让专家人才尽显其才、涌流聪明才智、迸发创造活力,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8626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