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到生产,从小店到车间,从线上到线下,昌吉州的经济活力就藏在万家灯火里。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个“十四五”开局之年,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不俗的表现,税收收入达112.9亿元,成为全疆第二个税收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地州。
数字背后,是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路径。2021年以来,昌吉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强化项目带动,不断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在庭州大地上绘就一幅幅壮美画卷。
为高质量发展巩固基本盘
2021年12月21日,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广丰村种植大户罗成辉通过玛纳斯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云平台”流转了村里的1253亩土地。
2017年底至2021年11月,通过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昌吉州网上流转登记土地面积累计超过700万亩,交易金额突破80亿元,农牧民登记注册用户达39万人(户),金融机构为农户和相关经营主体提供网上银行贷款服务120余亿元,为全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数字化建设打造了样板。
2021年12月1日,全国首列昌吉—阿拉木图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站。这是昌吉市首次开行中欧班列,这趟班列主要装载焊条、花岗岩装饰面板、铝型材等新疆本地生产的货物,货重288.43吨,货值208.8万美元。
2021年12月30日,奇台县与新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控股新疆(大西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江布拉克景区投资开发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江布拉克景区及奇台县全域旅游发展进行投资开发,总投资30亿元。拟建设塞尔台滑雪场、疏勒古城文化体验园等16个项目。
2021年11月9日,在昌吉馕产业文旅小镇电商直播基地内,各直播间座无虚席,30多个昌吉本地青年网红公益宣传推介“昌吉好馕·丝路飘香”品牌馕产品和昌吉特色农产品。
新疆大漠飘香食品有限公司在加大线上品牌店、旗舰店促销力度的同时,邀请新疆网红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旅局副局长贺娇龙代言推介馕产品,直播带货期间馕产品线上销售突破100万个。
据第三方大数据监测,2021年“双十一”(11月1日-11日)期间,昌吉州网络零售实现2.34亿元,位居全疆第四。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昌吉州有网商1.45万家,电商带动就业人数达4.97万人,2020年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指数74.86,位居全疆第二。
谋篇布局打造发展“潜力板”
接收到“云”调度指令,装满土石方的无人矿车缓缓启动,直行、转弯、上坡、到达排土场、卸载……1月23日,在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分公司准东露天煤矿,6辆5G无人驾驶矿车不停忙碌着。
准东露天煤矿是国家能源集团智能化矿山建设的示范单位,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土石方运输环节无人化目标。“2021年,无人驾驶矿车已完成运输土方69万立方米,运输总里程达26万公里。今年3月底,矿车将从6辆增加到15辆。”负责无人驾驶系统研发的准东露天煤矿副矿长蔡明祥介绍。
“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企业注册、专利申请、财务管理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务,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入驻农科星创天地后,公司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谈到入驻新疆农科星创天地的便利之处,昌吉市启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国杰感慨良多。
新疆农科星创天地位于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6年获批成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星创天地,也是第一批国家级星创天地。该星创天地自建设以来,不断吸引着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前来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昌吉州体制机制创新叠加政策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打开局面、蓄足后劲。为持续优化自治州营商环境,昌吉州多部门联合制定了《自治州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征求意见稿)》,并于1月4日公开征求意见。
2022年,昌吉州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面推进“大招商”工作。聚焦“四大四新”等重点产业和领域,实现从“引企业”到“引产业”的转变,从“项目集聚”到“项目集群”转变,实施县市部门全员大招商机制,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带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落地,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用科技深耕全产业链
从一家由5位农民出资55.4万元成立的小型种苗公司发展到总资产达1.8亿元,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种业企业,新疆昌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农种业)成立20余年来,在注重育种研发工作的同时,深耕种业全产业链,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种植养殖循环发展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发展模式。
在新疆、甘肃等地拥有3万亩制种基地,引进玉米去雄机、联合整地播种机等先进农机具,建起玉米烘干、脱粒、精选分级、包衣、定量包装等专业化生产线……从生产环节透视昌农种业,随处可见现代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多年来,昌农种业每年坚持把企业纯利润的30%用于科研攻关,与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种业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合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昌农种业依托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种质资源,研发出一批玉米、西甜瓜、大豆、油葵、蔬菜新品种,拥有52个知识产权品种,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研发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根据测算,与昌农种业签订生产订单的农民实现制种玉米亩均收入2600元,比普通玉米种植效益高800元。
新疆昌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福和介绍,近年来,企业积极探索“种养结合”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产业链联合体经济,建设圈舍6000平方米,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等资源,开展肉牛育肥工作。目前,肉牛存栏量已达3200头,产业链优势日渐显现。“目前,企业年生产各类农作物种子1.6万吨,带动2000余户农民稳定增收。”张福和说。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让其发挥出最大效益,一直是昌吉州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1月23日,位于昌吉市庙尔沟乡三工滩的西域努尔加滑雪场回荡着欢声笑语,人们从高处疾驰而下,五颜六色的滑雪服将雪野点缀得分外多彩。
为丰富“冰雪盛宴”,昌吉州将休闲度假嵌入冬季旅游,开发温泉养生、森林滑雪等休闲度假产品,提升了冰雪经济综合效益。此外,部分知名景区还持续释放品牌效应,引进旅游新业态,推出“冰雪+”旅游产品。
“2021年前11个月,全州共接待游客40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0亿元。昌吉州紧抓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冰雪项目。推动‘冰雪+体育’‘冰雪+度假’‘冰雪+民俗体验’等,充分释放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子斌表示。
未来,昌吉州将持续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时施策,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
(本文来源:昌吉日报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93492.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