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专题栏目
  4. 乡村振兴
  5. 详情

培育乡土人才 赋能乡村振兴

日期:2022-02-08
来源:中国昌吉网
【字体:

“工作队和村干部推荐我参加培训,让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学到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今年我要再建一个啤酒花颗粒加工厂,带动更多村民共同增收致富。”昌吉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结束后,二六工镇幸福村村民毛建荣说。

近年来,昌吉市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内育本土人才、外引返乡青年的方式,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帮扶+示范带动”,分类施策,让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金种子”。

毛建荣就是乡土人才之一,作为幸福村的啤酒花种植能手,他探索出“秋栽苗”种植技术,实现啤酒花每亩增产近百公斤。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种植啤酒花。随着全村啤酒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昌吉市财政局驻二六工镇幸福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鼓励毛建荣牵头成立合作社,吸纳5户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工作队帮助申请大额低息贷款,为合作社减免村集体建设用地租赁费,协助修建厂房,制定种、采、销等环节管理流程,实现从种到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2021年,在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合作社与疆内外两家啤酒花原料制品企业签订大额订单,年产值突破600万元,社员户均年纯收入20余万元。

如何让像毛建荣这样懂技术、有经验的致富能手更好地发挥带富作用?昌吉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牧民党员专题培训班,帮助本土种植能手、养殖大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组织引导乡土人才参与主导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台子、架梯子,盘活乡土人才资源。

“从校园到田野,我在家乡的热土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坐标。”昌吉市三工镇常胜村返乡大学生李娜说。她在村里经营着一家以研学为主题的家庭农场。说起李娜的创业经历,离不开村“两委”和州委党校驻三工镇常胜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与支持。

2020年返乡的李娜,找到村干部谈起自己的创业计划和面临的困难,村干部和工作队队员一同协调流转土地,为她争取创业补贴,跑办相关手续。2021年4月,石榴籽家庭农场挂牌成立。创业初期,发展思路单一,运营效果不理想。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李娜外出学习、实地调研,并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农场规划布局,增设认领菜园、儿童垂钓、自助烧烤等区域,建成集观光、采摘、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家庭农场。

工作队队员还帮助李娜拍摄制作短视频,宣传推介农场。2021年,石榴籽家庭农场营业额达到了120万元,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李娜被推荐参加昌吉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

独木不成林,一人不成众。昌吉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工作队对返乡创业人员实施“引、育、扶”帮扶计划,摸清返乡人员创业就业意愿,积极落实房租减免、贷款、土地承包优惠等扶持政策,让返乡创业人员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成为乡土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一方沃土养育一方人。在昌吉市,一个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破土”而出,用一腔“乡情”和实干巧干,带领一方百姓走上致富路。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njfw/294020.jhtml)

相关稿件

培育乡土人才 赋能乡村振兴-昌吉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