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援疆,留在天山脚下的爱
——记援疆教师、福建省第二批万人援疆宁德市援疆教师队副队长韦蕴珊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杨柠 朱有雀 张其鹏)韦蕴珊是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第一中学的英语教师。怀着对西北大地的深情厚谊,2015年9月,她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呼图壁县第二中学支教。2016年12月,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结束,她割舍不下这里的学生和老师,又主动申请留任,在呼图壁县第一中学开始了她第二次援疆支教工作。2020年4月,韦蕴珊第三次回到了美丽的春城呼图壁,担任呼图壁县第四中学援疆教师联络队长、福建省第二批万人援疆宁德市援疆教师队副队长,她成为福建省目前在西北支教时间最长的女教师。
2017年春节前,韦蕴珊来到呼图壁县石梯子乡东沟村走访看望结对亲戚托列干·布拉力。托列干·布拉力是哈萨克族牧民,夫妻俩国家通用语言水平都不高,这给需要外出打工赚钱的他们带来了困扰。为此,韦蕴珊经常通过微信和打电话教他们普通话,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托列干·布拉力感激地说:“现在我媳妇普通话说得比较流畅了。每天孩子放学后,她都能给孩子进行简单的辅导。现在,孩子的学习明显进步了。要说民族团结,韦老师和我们就是团结的一家人。”
2020年11月,韦蕴珊(左一)在呼图壁县教学视导教研活动中担任评委,为英语教师评课指导。 (图片由韦蕴珊提供)
在呼图壁县开展的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中,韦蕴珊到亲戚家开“小课桌”辅导班,给亲戚和邻居的孩子教语文和英语,纠正孩子们的发音。托列干·布拉力的儿子阿依达尔阿·托列干说:“以前觉得英语特别枯燥,学习找不到窍门。韦老师来了以后不仅给我们读课文,逐句讲解英语词句,还教我们很多学习方法。我很喜欢和蔼可亲的韦老师。”
2018年5月,韦蕴珊听说托列干·布拉力的妻子努尔扎提因宫外孕腹痛出血被送往呼图壁县人民医院,她下课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此时的努尔扎提急需人照顾,但是托列干·布拉力还要赶回家照顾没有生活能力的哥哥和孩子。韦蕴珊二话不说,当晚就守在了病房。喂水、擦汗、通知护士换吊瓶,她彻夜未眠。天亮了,韦蕴珊拖着疲惫的身体给努尔扎提送饭。熬夜加上温差大让她得了重感冒,但她吃完药还是坚持去学校上课。在努尔扎提住院的20多天里,韦蕴珊在学校和医院之间忙碌着,买水果、送点心安慰努尔扎提,带孩子在一旁看书讲故事。出院后,托列干·布拉力一家满怀感激,特地赶到福建援疆宁德分指挥部给韦蕴珊送去了一面锦旗。
在与亲戚的日常交往中,韦蕴珊学会了简单的哈萨克语。她很喜欢“扎根沃特尔”这句哈萨克族常用语,意思是“走近一些”。韦蕴珊说:“‘民族团结一家亲’简单说就是经常走访,坐一坐、谈一谈,接触多了,了解多了,情也就浓了,心就更近了。今后,我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让两家人‘扎根沃特尔’。”
阿夏木是韦蕴珊援疆期间结对的另一个亲戚。说来也巧,阿夏木13岁的二女儿赛比耶,2020年考上了韦老师所在学校的七年级。呼图壁县第四中学是所全日制寄宿学校,赛比耶刚进学校时非常不适应,吃不下食堂的饭菜,晚上在宿舍不睡觉喊着要回家。韦蕴珊得知这一情况后,平常上课给赛比耶带些小点心,晚自修下课后,时不时到学生宿舍里看望她,陪着她和新同学们一起聊天说笑,慢慢地驱散了赛比耶的焦虑与不安。平日里,韦蕴珊经常叮嘱赛比耶要主动和新同学交朋友,拉近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在韦蕴珊的关心下,赛比耶渐渐适应了学校的新生活与节奏,和同学们相处和谐,有说有笑。
2020年10月1日,是国庆和中秋双节相逢的日子,正好也是阿夏木的生日。为了共庆佳节,韦蕴珊邀请阿夏木一起参加了福建援疆宁德分指挥部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举办的“迎中秋、庆国庆、闽疆情、民族团结一家亲 ”活动,与各族干部群众尽情歌舞,谱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情乐章。
(本文来源:中国昌吉网http://www.cjxww.cn/content/cjxw/250873.jhtml)